
霸王氣象。伯,通“ 霸 ”。 元 吳師道 《赤壁圖》詩:“風火千年消伯氣,江山一幅掛清愁。” 明 高啟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不知千載竟誰主,伯氣倏與飛煙收。”
“伯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威嚴與氣勢
根據,該詞由“伯”(指長輩、長官的權威)和“氣”(氣勢)組成,形容人或事物散發的威嚴、莊重感。例如:“将軍一身伯氣,震懾全場。”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物(如領袖、長輩)的威儀,或事物的雄偉氣勢,常見于文學、曆史類文本。
通“霸”的含義
根據、和,“伯”在此處通“霸”,指代曆史上的霸主或霸業氣象。例如元代吳師道《赤壁圖》中的“風火千年消伯氣”,即形容赤壁之戰後霸業消散的蒼涼景象。
文學引用
明代高啟的詩句“伯氣倏與飛煙收”,也以“伯氣”暗喻霸權的短暫與無常。
讀音與字義
“伯”為多音字,讀作bó時表尊長或爵位(如伯爵);讀bà時通“霸”(如“伯氣”中的霸王義)。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霸氣、雄風;反義詞:懦弱、怯弱。
“伯氣”既可指個人的威嚴氣質,也可引申為曆史霸業的氣象,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如需更多例句或考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伯氣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臉色陰沉、怒氣沖沖的樣子。
伯氣的部首是氣,它的筆畫有4畫。
伯氣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語,最早的寫法是用不同的字,如“勃氣”、“怖氣”等。
伯氣的繁體寫法是「伯氣」。
在古代漢字中,伯氣有時也可以寫作“伯氣”,這是根據字義和音讀的變化而來。
以下是一個例句:“看到老闆生氣的樣子,他臉上立刻露出一副伯氣的表情。”
伯氣沒有組詞的常見用法。
伯氣和“臉色沉重”、“怒容滿面”是近義詞。
伯氣和“笑逐顔開”、“陽和”的意思是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