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 南朝 梁 劉孝威 《都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窗疎眉語度,紗輕眼咲來。” 唐 李白 《上元夫人》詩:“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宋 劉克莊 《清平樂·贈陳參議師文侍兒》詞:“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清 陳維崧 《柳枝·人日過畹仙校書家》詞:“手拈紅綬通眉語,憑郎主。”
“眉語”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眉毛的舒展、收斂等動作傳遞情感或信息,屬于非語言交流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眉語指用眉毛的微妙動作傳情達意,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漢典》将其解釋為“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強調其作為體态語言的功能。
曆史淵源
文學與文化意義
在古代詩詞中,眉語是重要的抒情手段,常用來描寫人物情感互動。例如宋詞《清平樂》中“貪與蕭郎眉語”生動刻畫了戀人間的默契。
此外,古人認為眉毛是審美的重要部分,故眉語也承載着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功能。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眉語可泛指通過面部表情傳遞信息,如例句“眉語目笑站起身”描述以表情示意。但需注意,其使用仍帶有古典文學色彩,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列子·說符》等文獻來源。
《眉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眉”和“語”。
“眉”字的部首是目,總共有6個筆畫;“語”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個筆畫。
《眉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眉是人體面部的一部分,而語表示交流和表達。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眉語”,表示通過眉毛的神态和表情來傳達信息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眉語”的書寫沒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字形可能存在些許差異,但總體上仍能體現出“眉語”的意思。
1. 她微微一笑,眉語之間透露出了一種神秘而吸引人的魅力。
2. 他的眉語讓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悲傷。
眉目、眉心、語言、語氣等。
眉睫、神态、表情等。
言而無信、閉口不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