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儀禮·喪服》:“從母丈夫婦人報。” 鄭玄 注:“從母,母之姊妹。”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父則同生,母則從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穆姜 之姨子也” 唐 孔穎達 疏:“據父言之謂之姨,據子言之謂之從母。”
“從母”是古代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稱謂,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核心定義
指母親的姐妹,即現代漢語中的“姨母”。這一稱謂最早見于《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并沿用至唐代,如元稹《莺莺傳》中“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
古籍依據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和禮儀場合,如陶淵明《祭從弟敬遠文》中“母則從母”即描述母親姐妹的關系。現代方言中仍有類似用法,如“姨媽”“姨娘”等。
相關稱謂
語言演變
隨着親屬稱謂簡化,“從母”逐漸被“姨母”替代,但仍在研究古代禮制、文獻時出現,如《漢典》等工具書保留此詞條。
需注意:将“從母”誤釋為形容詞(指從父母處學習),此為錯誤解讀,實際所有權威古籍均指向親屬稱謂。
《從母》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孩子從母親體内出生,也表示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緊密關系。
《從母》的部首是從,總共有4個筆畫。
《從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從母》是這個詞的繁體字形式。
古代漢字寫法中,《從母》曾有不同的寫法,但在現代漢字标準化後,以現代标準的寫法為準。
1. 這個小孩是從母的,與他的媽媽關系非常親密。
2. 他們倆母子關系非常緊密,可以說是從母。
組詞:母親、母愛、母女、母性。
近義詞:媽媽、娘親、老媽。
反義詞:離母、孤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