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府的意思、都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府的解釋

(1).都會。 唐 白居易 《鄭絪可吏部尚書制》:“國之都府,半在 東周 。”泛指彙聚之處。 唐 韓愈 《複志賦》:“惟名利之都府兮,羌衆人之所馳。”

(2). 唐 節度使的别稱。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唐觀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節度使……兵甲、財賦、民俗之事,無所不領,謂之都府,權勢不勝其重,能生殺6*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都府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都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行政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1. 核心釋義:都會與府署的合稱

    • “都” 指人口聚集、經濟繁榮的大城市或都會。
    • “府” 指官署、官府,即行政機構所在地。
    • “都府”合稱,字面上指大城市中的官府或作為行政中心的都會。它強調該地點既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又是重要的行政管理和統治中心。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都府”最基礎的字面組合意義,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作為政治與經濟雙重中心的特征。在各類大型漢語辭書中均有體現,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都會;府署”。(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238頁“都府”條)
  2. 特指含義:唐代節度使治所

    • 在唐代特定的曆史行政制度下,“都府”獲得了更具體的指代意義,特指節度使的治所。
    • 唐代在邊境及重要地區設立節度使,掌管一方的軍事、行政、財政大權,其駐節之地(即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稱為“使府”或“幕府”。
    • 由于節度使位高權重,其治所往往是該區域最重要的城市和政治軍事中心,因此也被尊稱為“都府”。這層含義強調了該地點作為地方最高權力機關所在地的地位。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有明确的曆史文獻支撐。例如,《新唐書·百官志》在記載節度使制度時,雖未直接使用“都府”一詞,但明确記載了節度使的職權及其治所的重要性。後世史書及研究著作常以此指代節度使駐地。(可參考曆史文獻如《新唐書·百官志四》關于節度使的記載,或權威曆史辭典如《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節度使”條目及相關研究)

“都府”一詞,其基本含義指兼具經濟繁榮與行政中心地位的大城市及其官署。在唐代特定的曆史語境下,它特指作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節度使駐地的治所,突顯其區域核心地位。理解該詞需結合其字面組合意義及具體的曆史制度背景。

例句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都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1.都會或行政中心

2.唐代節度使的别稱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容齋三筆》等古籍或權威曆史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傷安歇傲慢百惡白角百匿班部寶枕鋇餐表演賽比幹慘域臣道陳魚鉏櫌淡忘電風扇點涴地址二文反袂煩弱鈎爪鋸牙害盈黑陶貨寶講唇饑倉浸灌咎惡脊線楷篆勞愛類木行星聯邦良知良能鹵地履腸慢舞明辟墨線木聲尼格羅人瞥眼間取巧圖便日期塞除桑根蛇商節上禦式叙衰謬綏山桃檀腮讨獵題目正名涴演誤會賢僚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