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盥饋的意思、盥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盥饋的解釋

謂侍奉尊者盥洗及進膳食。《儀禮·士昏禮》:“舅姑入于室,婦盥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禮樂》:“令公主親執巾,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公主下降》:“筵畢,皇後、太子先還,公主歸位,行同牢禮。然後親行盥饋舅姑之禮。” 清 方苞 《嫂張氏墓志銘》:“自先君殁,冢婦持家。餘以老母盥饋及家事數責讓,嫂常含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盥饋"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禮儀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禮制背景解析:

一、詞義溯源 "盥"(guàn)本義指洗手動作,《說文解字》釋為"澡手也",後延伸為清洗器皿、潔淨身心的儀式化行為。"饋"(kuì)原指進食,《周禮》鄭玄注稱"進物于尊者曰饋",後特指向尊長進獻飲食的禮節。兩字組合後,專指古代婚禮或祭祀中侍奉尊長的禮儀環節。

二、禮制應用

  1. 婚禮場景

    《儀禮·士昏禮》記載,新婦婚後需行"盥饋禮":晨起梳洗後,親手準備膳食并奉予公婆,以此表達孝道。該儀式包含"盥手潔器""親烹黍稷""跪獻姑舅"三步驟,體現《禮記》"婦順者,順于舅姑"的倫理要求。

  2. 祭祀延伸

    《朱子家禮》載宗族祭祀時,主祭者需行"盥饋"之儀,先淨手再陳設祭品,以示對祖先的虔敬。這種禮制化行為被《春秋繁露》诠釋為"緻齊于内,散齊于外"的精神淨化過程。

三、文化意涵

該詞凝結着三重文化符號:

學術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冊第412頁、《儀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禮儀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盥饋”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àn kuì,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儀中侍奉尊長盥洗及進獻膳食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用例

3.使用場景

4.現代意義

當代語境中,“盥饋”已不常用,但可借指細緻周到的照料行為,或用于研究古代禮制、文學作品的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禮儀流程,可參考《儀禮》《武林舊事》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器闆臉蹦高必然性與偶然性不與常位超市炊灼打閑點绛唇颠素杜機腭化放縱馳蕩返期紛纭府尹供須滾條後鞧會談護生草簡字借方結舌鉗口接筍季會徑逾進旅退旅極寫巨積峻整君子樹糠粞賴有此耳唠三叨四雷煥留劍累氣斂避了事臨河欲魚鄰畺鸾旗車路頭菩薩賣關子模略齧肥搒笞旗籍辱诟散估天姥午漏無性無置銜蟬奴縣知事仙姿佚貌小朝廷心煩意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