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府尹的意思、府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府尹的解釋

[prefectural magistrate] 府級的最高長官,相當明清時代的知府

詳細解釋

官名。始于 漢 代之京兆尹。一般為京畿地區的行政長官。 唐 代之 東都 、 西都 、 北都 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 宋 代 開封 之府尹不常置。 明 代之 應天 、 順天 , 清 代之 順天 、 奉天 ,均置府尹。後亦用以泛稱太守。《水浒傳》第十八回:“ 何濤 聽了大喜,隨即引了兄弟 何清 ,徑到州衙裡見了太守。府尹問道:‘那公事有些下落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府尹是中國古代官職名,指府級行政區的最高長官,主要負責管轄京畿或重要地區的民政、司法、賦稅等事務,相當于現代的地級市市長。其具體内涵與曆史沿革如下:


一、基本釋義與職能

府尹作為“府”的行政長官,始設于宋代,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其核心職責包括:

  1. 治理民生:掌管戶籍、賦稅、農桑及赈災事務;
  2. 司法監察:審理案件、監督下屬官吏;
  3. 維護治安:統轄地方治安力量,保障轄區穩定。

    例如,北宋開封府尹、明清順天府尹(管轄北京)均為要職,權力僅次于中央重臣。


二、曆史沿革與品級

典型實例:

包拯曾任北宋權知開封府尹,主持京師政務,《宋史》載其“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


三、與“知府”的區别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府尹,官名。宋代于京都置府,長官稱府尹……明清于順天、應天二府置府尹。”

    (來源:漢語大詞典

  2. 《中國曆史大辭典·明史卷》:

    “順天府尹,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勸農問俗,均貢賦,節征徭。”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版)

  3. 《清史稿·職官志三》:

    “順天府尹,正三品。掌京畿地方事務……率二京縣(大興、宛平)。”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五、文化影響

府尹作為古代治理體系的縮影,常見于文學戲曲(如包公案、三言二拍),成為“清廉能吏”的象征,反映民衆對地方官“為民做主”的期待。

結論:府尹是古代中國京畿要地的行政長官,兼具地方治理與中央直轄的雙重屬性,其設置體現了傳統政治中對核心區域的特殊管理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府尹”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府尹指古代地方行政機構中的最高長官,相當于明清時期的知府。該詞由“府”(官府、行政區劃)和“尹”(官職)組成,特指京畿或重要地區的行政首腦。


二、曆史演變

  1. 漢代起源
    始于漢代設置的“京兆尹”,主管京畿地區行政。
  2. 唐代擴展
    在都城(西都、東都、北都)及升格為府的州郡設立府尹,職權覆蓋地方治理。
  3. 宋元時期
    北宋開封府尹地位顯赫,由文臣擔任,但非常設官職,常以親王或重臣兼任。
  4. 明清定制
    明代應天府(南京)、順天府(北京),清代順天府、奉天府均設府尹,負責京畿要務。

三、職責與地位


四、其他相關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沿革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典籍如《史記》《明史》等。

别人正在浏覽...

榜阙寶钏别字兵勇毖慎慚凫企鶴琤淙魑祟愁困鵝兒黃發憤圖強幹吉擱淺黃駓荒無人煙換錢翚矯監監加農炮跻登藉托靜局羁神際幸蘭亭帖老少鄰佑籠爐邏逤梅花村明聖末嬉聶夷中潑墨紫潛遁潛翼罄宇蚙窮窮寇丘封雀李阒其壖垣弱湍掃灑生剌剌石筏式望薮中荊曲筍石宿土胎藉脫發婉切文罽閑飯鄉誼香珠淆亂視聽枵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