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位的意思、常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位的解釋

(1).固定的位置。《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已然。”《孫子·虛實》:“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漢書·郊祀志下》:“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

(2).謂因功而世有的爵位。《國語·晉語八》:“君掄賢人之後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亦掄逞志虧君以亂國者之後而去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固定的位置

指事物或人處于穩定、不變的位置。這一含義在古籍中多次出現:

  1.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提到“君臣無常位”,強調君臣關系并非永恒不變;
  2. 《孫子·虛實》中“四時無常位”,用四季更疊比喻事物變化的普遍性;
  3. 《漢書·郊祀志》記載“天墬有常位”,描述天地運行的規律性。

二、因功世襲的爵位

指因功勳獲得的、可世代承襲的貴族地位。如:

字義延伸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釋義和現代詞典解析,若需查閱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國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位

常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指永遠、常常,位指位置、方位。結合起來,常位表示永遠存在或經常發生的位置或方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常位的拆分部首是彳(chì)和土(tǔ),其中彳是通偏聲旁,土是意符而非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常位》一詞最早出現在《路史·神仙寺傳》,意指宇宙萬物所占據的位置和方位,引申為穩定不變的狀态。

繁體

《常位》的繁體字為「常位」,與簡化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常位」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常」在小篆字形中,上面有兩點,表示方位固定不變;而「位」則是由「亻」和「立」組成,表示人站立的位置。這種寫法強調了位置的穩定性。

例句

他是公司經理,常位于會議室主持會議。

組詞

常位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彙,如:常位前行、常位旁聽、常位牧師等。

近義詞

常位的近義詞包括常駐、總在、經常等。

反義詞

常位的反義詞包括偶爾、臨時、不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