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漏的意思、午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漏的解釋

午時的滴漏。亦指午時。 唐 姚合 《夏日書事寄丘亢處士》詩:“樹裡鳴蟬咽,宮中午漏長。” 宋 歐陽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詩:“午漏聲初轉,歸鞍路偶同。”《新唐書·李德裕傳》:“ 德裕 在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際” 元 胡三省 注:“午際,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午漏是古代漢語中表示時間概念的專有名詞,專指正午時分通過漏壺測算的精确時刻。該詞由“午”(地支第七位,對應正午十一時至十三時)和“漏”(漏壺,古代計時儀器)構成,最早見于唐代詩文,《漢語大詞典》收錄其釋義為“午時滴漏刻度,猶言午時”。

在曆史文獻中,午漏常作為時間坐标出現在三類語境:其一為天文曆法記錄,如《新唐書·曆志》載“每日午漏下四刻三分為晝極長”;其二用于宮廷作息制度,《宋史·禮志》記載“皇帝每日視朝,以午漏上十刻為限”;其三見于文人詩詞意象,王維《奉和聖制重陽節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有“芍藥黃金蕊,茱萸白玉枝。午漏開丹禁,中天揚翠旗”之句。

從計時科學角度分析,午漏的測定依托銅壺滴漏裝置,通過浮箭刻度反映日影變化。據《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考證,漢代已形成完整的晝夜百刻制,午漏對應晝漏五十刻的中間點,成為校正日晷與漏刻誤差的關鍵時段。該詞在《辭源》中另有“午間更漏聲”的引申義,特指報時器具發出的聲響信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午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ǔ lòu,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午時的滴漏,也直接代指午時(即現代時間的11點至13點)。古代用漏壺滴水計時,通過觀察水滴的流動或滴落來劃分時辰,因此“漏”常與時間相關。

  2. 結構與文化内涵

    • “午”為地支第七位,對應日中時段;“漏”指漏壺,是古代計時工具。
    • 因漏壺滴水象征時間流逝,故“午漏”也隱含時光不可逆的意象,常見于詩詞中表達對時間的感慨。
  3. 文學引用示例
    唐代姚合《夏日書事寄丘亢處士》中“宮中午漏長”,宋代歐陽修《下直呈同行三公》中“午漏聲初轉”,均以“午漏”描繪午時場景,體現其作為時間标志的用法。

  4. 曆史記載
    《新唐書·李德裕傳》提到“午漏下還第”,說明該詞在史書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佐證其作為時間指代的功能。

總結來看,“午漏”既是古代計時工具的具體描述,也是文學與曆史文獻中表達時間概念的常用詞彙,兼具實用性與文化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臉按協百年之好殘年餘力長江三角洲徹朗舛骛楚璧隋珍呆怔呆子斷瓦殘垣芳物紡塼伏節工尹钴60孤鸾寡鹄寒木賀表黃言彙流環活國講陳晈察腳力人教擾急杵擣心解官儁良快活三郎誇視老花鏡立事喽啰馬蘭頭滿魄孟叟弄毫墨女侍中排除萬難剽俗青鸠起行拳摯群龍苒荏熱飲賞不逾時山州事居適興疏網嗣法貪嘴萬壽違逆尾數侮劇五衛象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