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超市的意思、超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超市的解釋

超級市場的簡稱。

是指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食品、家庭日用品、食物為主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超市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

一、基本定義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指采用顧客自選方式經營的綜合零售商場。商品分類陳列,顧客自行挑選後至統一收銀處結算,具有規模大、品類全、自助化等特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7頁。

二、詞源與演變

該詞源于英語“supermarket”,20世紀30年代首次出現于美國。漢語中“超級市場”最早見于台灣地區文獻(如1965年《重編國語辭典》),後簡化為“超市”并普及至大陸。

來源:

  1.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15年。
  2. 《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

三、核心特征

  1. 自選購物:打破傳統櫃台交易模式,顧客直接接觸商品。
  2. 集中收銀:出口處統一結算,提升效率。
  3. 商品标準化:預包裝、明碼标價,減少議價環節。

    來源:《零售學》(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102頁。

四、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五、社會影響

超市模式推動了中國零售業現代化,促進了商品流通标準化,并影響了消費者行為(如“一站式購物”習慣的形成)。

來源:《當代中國商業發展史》,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指一種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集中收銀、商品種類齊全的大型零售商店。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超市屬于現代零售業态,主要銷售食品、日用品、家居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商品按類别分區陳列,顧客可自行挑選後統一結賬。

  2. 核心特點

    • 自選購物:與傳統櫃台銷售不同,顧客可直接接觸商品。
    • 集中收銀:出口處設置統一結算點,提升效率。
    • 商品豐富:涵蓋生鮮、日化、家電等多品類,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
    • 平價策略:通過大規模采購、簡化包裝降低成本,價格通常低于百貨商店。
  3. 曆史發展
    起源于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首家超市“King Kullen”以低價自選模式應對危機。20世紀50年代後全球普及,中國在1990年代引入外資超市(如家樂福)後快速發展。

  4. 分類形式

    • 按規模:大型綜合超市(如沃爾瑪)、社區中小型超市、便利店。
    • 按模式:倉儲式超市(如山姆會員店)、生鮮超市(如永輝)、無人超市等新興形态。
  5. 社會影響
    改變了傳統消費習慣,推動供應鍊标準化,近年受電商沖擊後逐步向“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例如盒馬鮮生的“超市+餐飲+配送”模式。

擴展:超市與“便利店”的區别在于營業面積(超市通常大于200㎡)和商品種類,而“百貨商場”則以品牌專櫃為主,側重服飾等非食品類商品。

别人正在浏覽...

暗傷按縣寶衢背行波逃采綖叢重打抽豐貸負遁北阿堵颿布放瘀诽戲服疇高喚更定怪來貴人多忘事古曆顧景寒桃鴻舉換親渾蛋健旺姣孋谲詐轲愈黎首荔子躘蹱論說稆生猛志常在面罩囊米孽臣弄兒屏捍牽蘿莫補汽化熱豈钜聲壓食甘寝甯詩牌順風機蒐補陶令株特為挑撥離間土堦外感翫愒挽賃無柰無顔落色獮狩消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