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感的意思、觀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感的解釋

[impressions] 觀看某事物後的感情體會

卧談觀感

詳細解釋

(1).看到事物以後所産生的印象和感想。語出《易·鹹》:“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論語·八佾》“天将以夫子為木鐸” 宋 朱熹 集注:“封人一見夫子而遽以是稱之,其所得於觀感之間者深矣。” 清 方苞 《讀二南》:“録此二詩,而被化之先後,疆略之廣輪,觀感之淺深,一一可辨矣。” 沙汀 《記賀龍》二三:“為要打開深夜的沉寂,停了一會,我問起他對于目前大局的觀感。”

(2).觀看而引起感動。《朱子語類》卷二三:“先之以明德,則有固有之心者必觀感而化。” 明 劉基 《杭州路重修府治記》:“使斯民觀感而化,以不負斯堂而無忝乎名樓之義。”《清史稿·禮志六》:“俾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觀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觀感(guān gǎn)是現代漢語常用詞,指通過觀察事物或場景後産生的印象、感受或評價,強調主體對外界事物的直觀體驗與主觀判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用法及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拆解

    • 觀:觀察、觀看,指視覺或認知上的審視。
    • 感:感受、體會,強調主觀情感或認知反饋。

      合稱指“觀察後獲得的感受”,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觀看事物後得到的印象和感想”。

  2. 核心語義

    側重描述人對事件、現象、作品等的即時性主觀反應,例如:

    “這部電影的觀感兩極分化,有人震撼于特效,有人批評劇情空洞。”


二、權威詞典收錄與解釋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收錄為名詞,釋義為:“通過觀察事物所産生的印象和感想”(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例句:“遊客對景區的觀感直接影響其口碑傳播。”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延伸為“觀察後的體會或評價”,強調其兼具客觀觀察與主觀反饋的雙重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三、用法與語境分析


四、語言學家觀點補充

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觀感”多用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其語義核心在于“觀”與“感”的動态結合——即觀察行為向情感認知的轉化過程(商務印書館,1999年)。


五、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3.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1999.

網絡擴展解釋

“觀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觀看事物後産生的印象、感想或情感體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指通過觀察事物後形成的印象和主觀感受。例如:“代表們暢談訪問農村的觀感”。

  2. 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觀感”還包含因觀看而引發的感動,如《朱子語類》中“觀感而化”的描述()。


二、詞源與用法

  1. 古典出處
    源自《易經·鹹卦》“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後經宋代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引用強化其内涵()。

  2. 現代應用
    多用于描述對事件、現象或藝術作品的主觀評價,如:“大家對展覽的觀感都不錯”()。


三、相關表達


四、補充說明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詳細例句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巴不能勾簸行不睹是禅授宸翰馳響楚女真大模大樣砥節砺行動手術短惡發遣附郭宮闼和好洪潦宏邈篲篠扈樓矯舉假氣階緒叽哩呱啦浸漫具備鈞諧科第栎釜龍符灓水買路錢門崗免解面網目瞪口僵判狀披靡被山帶河頃世期盼圈定泉紳荃蹄取土坑入會銳挫氣索石磐收陰水冶説話客說家克計私悖特遷體念涕噴土壤學灣澳仙俠萷槮斜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