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磐石,大石。比喻堅固的基業。 明 祝允明 《金陵眺古》詩:“ 秦 人豈視千年後,終古神州奠石磐。” 清 趙翼 《報恩寺塔》詩:“世已更棋刼,基猶鞏石磐。”
“石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石磐(shí pán)指“磐石”或大石,常比喻堅固的基業或不可動搖的事物。由“石”與“磐”組合而成,其中“磐”本義為巨大的石頭()。
青海樂都柳灣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石磐,是中國音樂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表明其早期可能兼具實用與禮儀功能()。
石磐既是古代勞動工具與禮器的實物遺存,也是漢語中象征穩固、持久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考古細節,可查閱漢典或相關曆史文獻來源。
《石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一種堅硬的石頭。它可以代表平整的石頭地面,也可以指代大塊的石頭。
拆分部首:石(石字旁)、磐(石字旁+舟)。
筆畫:石磐共有13畫。
《石磐》是一個早期的漢字,其源于古代的象形字,表示了一塊石頭。
繁體字:石磐(石+舟)。
在古代,石磐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寫作“石磐”,石的寫法為“矶”,其意思是石頭,而磐的寫法為“舙”,形狀與現代有所差異。
1. 青山綠水,石磐間,景色宜人。
2. 雨後,小溪旁的石磐濕滑,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
1. 石頭:硬而堅固的礦物質。
2. 石闆:由石頭切割或磨制而成的平整石塊。
3. 石窟:用石磨空而成的洞穴。
1. 石台:由石頭制成的平台。
2. 石台矶:指湖泊或海邊岸的石台。
3. 石碑:刻有文字或圖案的石制标志。
土磐:與石磐相對的詞語,指土地或泥土上的突出塊狀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