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第的意思、科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第的解釋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指科舉考試,因科舉考試分科錄取,每科按成績排列等第

科第世家:世代應科舉中試的人家

詳細解釋

(1).等級;次第。 漢 陸賈 《新語·本行》:“案紀圖録以知性命,表定‘六藝’……科第相序。”

(2).考核官員,評定科别與等第。《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以此科第郎、從官。” 顔師古 注:“始令丞相、禦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3).指科舉考試。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葉適 《安人張氏墓志銘》:“嗟夫!夫人之教博士,豈科第而已,蓋又有名節之訓焉。”《老殘遊記》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為甚不在功名上講求,卻操此冷業?”

(4).科考及第。 唐 羅隱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賀》詩:“秩隨科第臨時貴,官逐簪裾到處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以講經求科第,支離敷衍,其詞愈美,而經愈荒。”

(5).謂參加科考。《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 浙江 溫州府 曾有一個廩膳秀才,姓 韓 名 贊卿 ,屢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後相識,情於何有?”

(6).科第出身。《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六年》:“上欲相樞密使 魏仁浦 ,議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為輔佐,豈盡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宋時見任官得應舉》:“雖中選,止令遷官,而不賜科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密切相關。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科第指科舉考試及科舉考試所錄取的等級次第。其中:

二、延伸含義

  1. 科舉功名

    代指通過科舉取得的資格與身份,如“登科第”“科第出身”。例如《新唐書·選舉志》載:“衆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體現科第的社會地位。

  2. 等級評定體系

    引申為按等級排序的制度,如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中“科第既得,時人榮之”,反映科第對個人社會地位的直接影響。

三、文化意義

科第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延續1300餘年,是古代中國選拔官吏的核心機制。其“分科取士,按第授官”的原則,不僅塑造了傳統社會的階層流動模式,更深刻影響了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文官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科第”是中國古代與選官制度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并按成績評定等級的制度。源自漢代對官員的考核方式,如《漢書·元帝紀》記載光祿官員需依科别考核評定等級,稱為「科第相序」。後特指科舉考試,如唐代韓愈詩句“連年收科第”,即通過科舉獲得功名。

  2. 曆史演變

    • 漢代:作為官吏考核制度,如《新語·本行》提到“科第相序”,指按科别排序評定官員等級。
    • 隋唐至明清:演變為科舉的代稱,例如宋代葉適《安人張氏墓志銘》中“科第”即指科舉中第。
  3. 相關用法

    • 科第世家:指家族世代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如、4)。
    • 引申含義:可表示等級次第,如陸賈《新語》中“科第”指排序規則。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但在曆史文獻或古詩詞解析中仍會涉及該詞,例如蘇轼詩句“科第無心摘颔須”即表達對功名的态度。

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詩詞引用,可參考漢代《漢書》、唐代韓愈作品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下八品崩陁比輯比賽布達佩斯不一廠礦敕命純潔刺虎湊口饅頭滇紅釣藤阨隘二範颿風費手腳風警風雅父本拊缶符祝顧犬補牢畫皮嘑爾賈氏窺簾嘉峪關劫帥街心花園敬賢重士矜勇扣克冷水澆背連綿書立朝龍施亂原呂翁靡勞牡丹雖好﹐還要緑葉扶持紐子努嘴胖唇麴院穰穰垓垓撒爛污三足烏畬耕生賢噬臍何及矢日豎褐水虎碩果炱朽天賦土德謂項文化參贊蝸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