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利用水力作動力的冶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壘側舊有塢,故冶官所在, 魏 晉 之日,引 穀水 為水冶,以經國用,遺跡尚存。” 清 桂馥 《劄樸·水冶》:“ 彰德府 西行四十裡有地名 水冶 ,蓋昔人作水排,因以名也。排謂排囊,以韋為之,鼓風吹炭,用冶鐵。巧者以水代人,故曰水冶。”
“水冶”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指利用水力作為動力的冶煉技術。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穀水》中,記載古人通過引水驅動排囊(鼓風裝置),替代人力進行冶鐵。例如,清代桂馥《劄樸·水冶》提到“巧者以水代人,故曰水冶”,強調水力取代人力的智慧。
引申比喻義
由“水”與“冶”的象征意義衍生,形容兩種對立性格或矛盾事物無法共存。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水冶”既是古代科技實踐的産物,也承載了語言文化中的辯證思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及地方志資料。
水冶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利用水力來冶煉金屬的工藝或行業。在古代,人們通過水冶技術能夠将礦石中的金屬礦物經過冶煉、提煉,得到純淨的金屬。
水冶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水”是它的部首,意味着與水有關;而“冶”則表示金屬冶煉。水冶的筆畫數目分别為4和8。
“水冶”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冶煉技術。在繁體字中,“水冶”用簡體字來書寫時是「水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水冶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它的基本含義和現代寫法仍然一樣。
1. 他的祖輩們是從事水冶工作的,世代相傳。
2. 水冶技術的發展使金屬冶煉工藝變得更加高效。
1. 水冶技術
2. 水冶工藝
3. 水冶行業
4. 水冶工作
5. 水冶金屬
1. 水能冶煉
2. 水力冶金
3. 水力冶煉
幹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