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灌鬯的意思、灌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灌鬯的解釋

亦作“ 灌暢 ”。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把黑黍和郁金草釀成的香酒澆在地上,求神降臨。《詩·大雅·文王》“祼将于京” 毛 傳:“祼,灌鬯也, 周 人尚臭。” 漢 班固 《白6*虎通·考黜》:“玉瓚者,器名也,所以灌鬯之器也。以圭飾其柄,灌鬯貴玉氣也。” 漢 王充 《論衡·異虛》:“夫暢草可以熾釀,芬香暢達者,将祭,灌暢降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灌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灌鬯”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的專有名詞,由“灌”和“鬯”兩部分構成。

  1. 字義解析

    • 灌:本義為澆注,《說文解字》釋為“溉也”,此處特指将酒類祭品灑于地面以通神。
    • 鬯:指古代祭祀專用的香酒,以郁金草與黑黍釀制而成,《周禮·春官》載“鬯人掌共秬鬯”,是宗廟祭祀的核心祭品。
  2. 儀式内涵

    灌鬯是周代“祼禮”的核心環節,通過将鬯酒澆灌于地,以香氣通達神靈,表達對祖先或天地的敬意。此儀式多見于《禮記·郊特牲》等文獻,象征人與神明的溝通。

  3. 文化功能

    灌鬯兼具降神與祈福的雙重意義。《尚書·洛诰》記載“以秬鬯二卣,曰明禋”,表明其用于重大祭祀活動,具有淨化儀式空間、祈求祥瑞的作用。

引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灌鬯”是中國古代祭祀儀式中的一種重要環節,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義解析

2.儀式内容

在祭祀時,主祭者将鬯酒澆灌于地,通過酒香傳達敬意,祈求神靈降臨。這種儀式稱為“灌鬯”或“灌暢”,《詩經》《白虎通》等文獻均有記載。例如《詩經·大雅·文王》提到“祼将于京”,漢代毛亨解釋“祼”即“灌鬯”。

3.象征意義

4.器物與流程

儀式中使用“玉瓒”(以玉裝飾的勺子)舀取鬯酒,再傾注于地。漢代王充《論衡》提到,灌鬯前需用暢草(郁金草)釀制酒液,以增強香氣。

5.曆史演變

灌鬯最早見于周代禮制,後世逐漸簡化,但核心“以酒降神”的理念延續至漢代。

如需具體文獻出處或更多細節,可參考《詩經》《白虎通·考黭》等原文,或查看上述搜索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拜墊閉戹操術禅師炊帚出門合轍詞源待舉動脈硬化東施效颦都保獨根苗遏勒二部制反正一樣法先王法雲諷喻福休高澤革囊鈎取乖孩子光燙故墓纥那畫省郎奸擄燒殺經學救生員舉烽棵松磊瑰不羁柳巷花街脔殺輪燈慢淫蒙漢内需嫩涼譴怒千萬買隣凄梗權宗屈才人際關系人輪子少女嫩婦申孰屍利書緘松桢宿壇忐上忑下望風希指挽路閑雜人等下痿遐遊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