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粒松。《阿詩瑪》詩之四:“兩股水到頭要淌到一起,青松和棵松從不分離。”一本作“嗑松”。
“棵松”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棵松”指代五粒松,是一種松樹的名稱。該詞常見于文學或方言用法中,例如在彜族叙事長詩《阿詩瑪》中就有相關描述。
在《阿詩瑪》第四章節中,詩句“青松和棵松從不分離”通過自然景物比喻情感的堅定,這裡的“棵松”與“青松”呼應,象征緊密相連的關系。
“五粒松”可能指代華山松(學名:Pinus armandii),因其松針常以五針一束為特征,部分方言或文獻中會以此别稱描述。
部分詞典提到“棵松”可比喻人的高尚品質(如堅貞、純正),但此用法較少見,更推薦以具體植物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阿詩瑪》原文或植物學文獻。
《棵松》是一個漢字詞彙,含義是指一棵松樹。
《棵松》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與相關的植物有關,而它的筆畫數目是11畫。
《棵松》一詞源自于漢語,是由“棵”和“松”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棵鬆”。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棵松》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由于曆史上字形演變的原因,古代的“松”字常常寫作“松木”,而“棵”字也有可能以更簡化的形式存在。
1. 山中的一棵松,矗立于寒風中,顯得特别堅強。 2. 公園裡有很多棵松樹,給人一種安靜和舒適的感覺。
森林、樹木、松林、松柏、松鼠
松樹、松木、松林
喬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