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所執持的處世主張或工作方法。《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邪?則操術然也。” 宋 蘇轍 《颍濱遺老傳》上:“ 陳陽叔 以樞密副使與 介甫 共事,二人操術不同, 介甫 所唱, 陽叔 不深和也。” 宋 李綱 《論君子小人之勢》:“君子常退,小人常進,治安之世少而危亂之世多,其故何哉?則操術使之然也。”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使有民族主義者,而其操術不出於譜牒之文,享嘗之制,收族聚宗之道,則宗法社會狹小之制以成。”
“操術”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指精湛的技藝或高超的手法,強調對某種技能的熟練掌握。
指個人秉持的處世主張或實踐方法,帶有哲學或策略性色彩。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操術(cāo sh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指揮和操作技巧,也可用于形容某種特定的行為方式。此外,操術也可指操縱和控制的方法。
操(手+高)+ 術(月+寸+一)
“操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索隱篇》中,原指軍事指揮和操作技巧。後來逐漸擴展到指導和掌握其他領域的技能和技巧,比如運動、表演、管理等。
操術
古代“操術”的寫法為“撡術”。其中,“撡”表示操縱、掌握,指用手掌握、駕馭、操作等。隨着字形的演變,現代漢字中的“撡”被簡化為“操”。
1. 他以出色的操術在戰場上指揮着戰局。 2. 這位演員的操術精湛,使觀衆為之傾倒。
操縱、操控、操練、操持、操辦、操場、操心、操守等。
操作、技巧、手法、用法。
無技、無術、笨拙、不懂、無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