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eer-looking;grotesque;be queer in appearance and manners] 樣子古怪
雖然有些怪模怪樣,但老漢終于“鳥槍換炮”,今非昔比了
謂形态奇怪。《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僧官道:‘ 龍老三 你還不把那些衣服脫了,人看着怪模怪樣!’”《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門裡閃出一個中年婦人……妖聲妖氣,怪模怪樣的問了那女子一聲。”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 女娲 圓睜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東西,隻是怪模怪樣的已經都用什麼包了身子。”
“怪模怪樣”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貌、形态、行為等異于常态,顯得古怪奇特。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儒林外史》相關章節()等來源。
《怪模怪樣》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外貌、樣子奇特、古怪,不符合常規、規範,顯得不正常或荒唐。
《怪模怪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亻,其中心是左部首,亻是右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怪模怪樣》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口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這個詞來形容奇怪、古怪的事物或者行為。
《怪模怪樣》的繁體字為「怪模怪樣」。
在古時候,「怪模怪樣」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基本意思依然保持一緻。
1. 他穿着一身怪模怪樣的衣服,引起了衆人的注意。
2. 這幅畫的色彩太過怪模怪樣,讓人難以理解。
1. 怪異
2. 古怪
3. 古闆
4. 荒唐
1. 異樣
2. 不尋常
3. 古怪
4. 離奇
1. 正常
2. 規範
3. 常規
4. 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