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慫惥的意思、慫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慫惥的解釋

見“ 慫慂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慫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慫惥”意為從旁勸說或鼓動他人,通常指通過言語影響他人行為。該詞在方言中屬于南楚地區用語,如《方言》第十卷記載:“慫惥,勸也。南楚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説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或謂之慫惥。”

二、詞源與演變

  1. 本義:
    “慫”原指驚慌、恐懼(《說文解字》:“慫,驚也”),後引申為鼓動他人,如“慫恿”。
  2. 異體形式:
    “慫惥”與“慫慂”“慫恿”為同一詞的不同寫法,均表示鼓動他人,常見于古籍。例如《明史·海瑞傳》提到:“給事中鐘宇淳複慫惥,寰再上疏丑诋。”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詞語

總結來看,“慫惥”是“慫恿”的異體寫法,需結合具體文獻和方言背景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方言》《明史》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慫惥》的意思

《慫惥》(sǒng zhuó)一詞在現代漢語中表示某人舉止懦弱,缺乏勇氣、決心或魄力的狀态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慫惥》由兩個字組成,其中:

  • 「慫」部的部首為「心」,總共有7畫。
  • 「惥」部的部首為「心」,總共有12畫。
  • 來源

    《慫惥》在漢語詞彙中不屬于常用詞,因此其具體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依據方言或口語中的常見用語衍生而來。

    繁體

    《慫惥》的繁體形式為「慫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慫」的古寫形式為「悚」,而「惥」則沒有其對應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在關鍵時刻總是慫惥不前,缺乏決斷力。

    2. 不要一直慫惥着,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

    慫懦、想入非非、怯懦、心驚肉跳

    近義詞

    懦弱、膽怯、膽小

    反義詞

    堅強、勇敢、果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