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至墓前,人立車中,俯身按着車轼,以表敬意。 北周 庾信 《周使持節大将軍廣化郡開國公丘乃敦崇傳》:“ 魏 受其終, 周 新其命,式墓封墳,追旌盛德。”參見“ 式閭 ”。
“式墓”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特定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指車馬行至墓前時,乘車者站立在車中,俯身用手按住車轼(車前橫木),以此表達對逝者的敬意。這一動作體現了古代喪葬文化中的禮節規範。
該詞最早見于北周文學家庾信的《周使持節大将軍廣化郡開國公丘乃敦崇傳》,文中記載:“魏受其終,周新其命,式墓封墳,追旌盛德。” 這裡的“式墓”與“封墳”并列,強調對功勳人物的追念與尊崇。
“式墓”與另一古禮“式闾”(路過賢者故居時扶轼緻敬)動作相似,均通過扶轼動作傳遞敬意,但場景不同:前者針對墓地,後者針對生者居所。
這一行為是古代車馬禮儀與喪葬文化結合的典型表現,多見于文獻記載,現代已不適用。
《式墓》是指按照一定規定和儀式修建的墓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對于墓葬非常重視,認為墓地的修建需要符合特定的儀式和規範,因此出現了《式墓》這個詞。
《式墓》的拆分部首為“⼤”,拆分筆畫為8畫。
《式墓》一詞最早出現在《元和郡縣圖志》這本書中,書中記載了中國各地的墓葬情況,其中有關于墓地規模、設計和儀式的描述。
《式墓》的繁體字是「式墓」。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在有一定的區别。《式墓》的古代寫法為「式墓」。
1.他們為了祖輩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式墓。
2.根據家譜記載,他們的先祖的式墓在那座山上。
墓地、墓穴、陵墓、墳場、墓志銘
陵墓、墳墓、墓廟
館藏、展覽、公園、廣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