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政的意思、八政的詳細解釋
八政的解釋
古代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具體内容不一:(1)《書·洪範》:“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後世所稱“八政”多指此而言。《漢書·王莽傳中》:“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 晉 陶潛 《勸農》詩:“遠若 周 典,八政始食。”(2)《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别、度、量、數、制。” 鄭玄 注:“飲食為上,衣服次之;事為,謂百工技藝也;異别,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鬥斛也;數,百十也;制,布帛幅廣狹也。”(3)《逸周書·常訓》:“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純恪。”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政的解釋 政 è 治理國家事務:政治。政府。政黨。政權。政綱。政策。政令。政績。政見。政客(為個人或某一集團利益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政局。政變。參政。議政。 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財政。郵政。民政。 家庭或集
網絡擴展解釋
“八政”是中國古代文獻中關于國家治理或社會生活規範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因典籍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尚書·洪範》中的“八政”
定義:指國家施政的八個核心領域,以經濟和人倫為基礎,強調職能分工。具體為:
- 食(糧食生産與分配)
- 貨(財政與貿易)
- 祀(祭祀與禮儀)
- 司空(水土工程與建設)
- 司徒(教育與民政)
- 司寇(司法與治安)
- 賓(外交與諸侯往來)
- 師(軍事與國防)
文獻來源:這一分類最早見于《尚書·洪範》,後世如《漢書》《晉書》均沿用此說。
二、《禮記·王制》中的“八政”
定義:側重社會生活的标準化管理,涵蓋日常規範與制度:
- 飲食(飲食方式)
- 衣服(服飾制度)
- 事為(百工技藝标準)
- 異别(器具分類與地區差異)
- 度(長度單位)
- 量(容量單位)
- 數(數碼進位規則)
- 制(布帛規格與制度)
文獻來源:《禮記》将此視為規範社會秩序的基礎。
三、《逸周書·常訓》中的“八政”
定義:聚焦人倫關系,強調家庭與社會的和諧:
- 夫妻
- 父子
- 兄弟
- 君臣
特點:雖名為“八政”,實際僅列四類,可能因文獻傳抄缺失,但核心思想是“八政不逆,九德純恪”(人倫不悖逆,德行方可完善)。
其他解釋
現代語境中,部分文獻(如)将“八政”擴展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外交、黨務八個領域,但此說屬于引申釋義,與傳統典籍的原意有差異。
“八政”的釋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其核心邏輯均圍繞國家治理或社會規範展開,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制度與人倫的雙重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政》是一個涵蓋了多個含義的詞語。下面是對該詞語的相關描述:
八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亻(人)
- 筆畫:十一畫
八政的來源:
《八政》這個詞語來自于中華文化,它常常用來指代八種不同的政策或行為。這些行為是指在社會和政治領域中,人們為了實現某種目标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或政策。
八政的繁體:
八政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對于《八政》,其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不太會有太大的改變。
八政的例句:
1. 這八政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
2. 八政的實施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八政有時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來形成新的詞組,如“八政講堂”、“八政宣傳”等。
近義詞:八政的近義詞可能取決于上下文,根據不同的語境,可能可以使用“政策”、“行政措施”等詞語作為替代。
反義詞:八政的反義詞也取決于具體的語境,根據不同的情況,可能可以使用“廢政”、“無政策”等詞語表示相反的含義。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