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頑”。1.奸詐不法的人。 唐 元稹 《野節鞭》詩:“誓以鞭姦頑,不以鞭蹇躓。”《明史·太祖紀三》:“朕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見情僞,懲創奸頑。”
(2).奸詐不老實。 元 無名氏 《新水令·閨情》套曲:“他性格奸頑,不寄平安。 章臺 柳恣意留連,蟾宮桂未許躋攀。”《水浒傳》第十八回:“ 晁蓋 這厮,姦頑役戶,本縣内上下人,沒一個不怪他。” 明 李贽 《安期告衆文》:“第二等躲懶僧衆三名,第三等奸頑僧衆一名。” 束為 《老長工》:“當時,老實肯幹的社員都幹活去了,剩下幾個奸頑圪蛋,眼前擺着扁擔籮頭,不去送糞,圍着我看熱鬧哩!”
“奸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奸頑”由“奸”和“頑”兩字組成: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以下行為的批評:
奸頑是一個含有貶義的詞語,形容人心狡詐、行為不端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具有邪惡心靈、不肖的人。
奸頑的字由部首奴和元組成。奸的部首是奴,總筆畫為5;頑的部首是元,總筆畫為9。
奸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虞夏書·虞夏之命》中,“奸頑亂亡”。後來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用來形容行為不端、邪惡的人。
奸頑的繁體字是「奸頑」。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奸頑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奸的古時寫法為「姦」,頑的古時寫法為「頑」。
1. 這個人奸頑成性,連朋友都被他欺騙了。
2. 他的人品真是奸頑不堪,無法與其合作。
1. 奸徒:指行為邪惡不法的人。
2. 頑童:指任性頑皮、行為頑劣的孩子。
3. 奸商:指不誠實的商人,以欺騙手段謀取利益。
4. 頑強:指意志堅定,不屈不撓的精神狀态。
狡詐、狡猾、奸詐、陰險、狡黠
正直、善良、誠實、忠誠、純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