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令的意思、酒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令的解釋

[drinkers’ wager game] 飲酒時助興取樂的遊戲

行酒令

詳細解釋

(1).監督行酒。 漢 荀悅 《漢紀·高後紀》:“ 章 自請曰:‘臣将種也,請以軍法行酒令。’後可之。”參見“ 酒監 ”、“ 酒史 ”。

(2).宴會中助酒興的一種遊戲。推一人為令官,違令或依令該飲的都要飲酒。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觞政》:“ 魏文侯 與諸大夫飲,使 公乘不仁 為觴政,殆即今之酒令耳。 唐 時文士,或以經史為令,如 退之 詩‘令徵前事為’, 樂天 詩‘閒徵雅令窮經史’是也。或以呼盧為令, 樂天 詩‘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擲骰盆呼大采’是也。”《紅樓夢》第四四回:“﹝ 鴛鴦 ﹞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 丁玲 《母親》四:“這個酒令容易得很,譬如我起令,我先喝一杯,說一句詩,然後喊擊鼓,我便把花遞給 文英 , 文英 遞給 淑貞 ……這樣輪傳下去,鼓聲一歇,花落在誰手中,便歸誰喝一杯酒,念一句詩,詩裡要包含得有眼前的東西,如若沒有便要罰三杯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酒令是中國傳統宴飲活動中調節氣氛、助興娛樂的互動遊戲形式,指席間參與者按照既定規則行令飲酒的行為。《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宴會中助酒興的一種遊戲”,其核心在于通過語言、動作或文字組合,實現賓主盡歡的社交目的。

從曆史發展看,酒令起源于周代“燕射”禮制,漢代逐漸演變為娛樂活動。唐代《國史補》記載“始自王績,名為酒令”,說明此時已形成完整的行令體系。宋代《夢粱錄》詳述了文人雅集時“行令傳杯”的盛況,印證了其在文人階層的流行。

酒令可分為三大類:

  1. 文字令:包含嵌字聯句、拆字回文等,《紅樓夢》中“女兒令”即屬此類,需依特定格式即興創作詩句;
  2. 籌令:使用特制酒籌器具,如唐代“論語玉燭”銀器,每支酒籌刻有《論語》章句及對應飲酒規則;
  3. 動作令:涵蓋擊鼓傳花、投壺射覆等肢體互動形式,明代《五雜俎》載有“手勢令”的具體操作方法。

語言學角度分析,《中國酒令大觀》指出酒令包含“令詞、令約、令格”三要素,其中令詞需符合韻律平仄,令約規定獎懲機制,令格則約束創作格式。這種語言遊戲既考驗參與者的文學功底,又具有調節宴會節奏的社會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酒令是中國傳統飲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在酒席上通過特定規則進行助興遊戲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酒令是古代宴會中佐飲助興的遊戲形式,通常由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其餘參與者按規則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完成其他任務,違令或失敗者需罰飲。這種活動既活躍氣氛,又融入禮儀教化功能。

二、曆史淵源

  1. 西周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最初為規範飲酒禮儀而設“酒監”,《詩經》記載西周已設立專職酒官監督飲酒秩序。
  2. 隋唐發展:酒令制度在隋唐時期趨于完備,逐漸從禮儀規範轉向娛樂活動。
  3. 宋元盛行:到宋元明清時期,酒令形式愈加豐富,成為廣泛流行的社交娛樂方式。

三、主要形式

  1. 雅令:以詩文對答為主,如飛花令、拆字令等,體現文人雅趣。
  2. 通令:包含骰令、拳令(劃拳)等大衆化遊戲,技巧性強且互動熱烈。
  3. 籌令:使用酒籌等道具,結合詩詞典故設計規則,如《紅樓夢》中的象牙花名籤。

四、文化意義

酒令将詩詞、書法、遊戲等元素融入飲酒過程,既傳承了周禮的儀式感,又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文化智慧。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描述酒令場景:“香球趁拍回環盒,花盞抛巡取次飛”,生動展現了古代宴飲的雅緻氛圍。

如需了解具體酒令玩法或曆史典故,可查閱《中國酒令大觀》等專著,或參考中的詳細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貶勵鼻兒不想不盈殘虹層泉赤土國蹈舞大租動手放贖燔黍擘豚乏事風趨風雅頌幹酵母觚陛古胡珪冕函谷號服黃雚積恨京堂計庭镌镂軍匠郡稅可觀睏覺狼煙蘭薰累屋重架顱腔冒牌貨茅苫眉須米粒之珠侔尊暮生兒蹑蹈潑剌貨秦封趣駕三乏桑弧蓬矢山風折伐申詳沈湛社錢識要私券聳拔退班韋丹碑險關象犀鄉正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