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緣飾的衣服。《儀禮·既夕禮》:“貳車白狗攝服。” 鄭玄 注:“攝,猶緣也。” 賈公彥 疏:“服又加白狗皮緣之,謂之攝服。”
(2).亦作“ 攝伏 ”。威懾使之屈服;畏懼屈服。攝,通“ 懾 ”。《太平禦覽》卷三四五引 三國 魏 曹操 《内誡令》:“百煉利器,以辟不祥,攝服奸宄者。”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懼落崖,多為鰐魚所得,亦物之相攝伏也。”《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四年》:“虜雖得志,不敢乘勝過 陝 者,猶攝服大威,為将來之慮故也。” 胡三省 注:“攝,讀曰‘懾’。”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上》:“輪迴生死之説,而愚人信之,亦或往往有所忌憚,故亦可藉以攝服天下之人,使稍斂其邪志。” 許地山 《東野先生》三:“這兩副臉底威力一樣地可以攝伏她。”
攝服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動詞,其具體釋義如下:
指通過強大的氣勢、武力或威嚴使對方感到畏懼,從而被迫順從或投降。
示例:
“王者之師以德攝服四方,不戰而屈人之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58頁(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此處引用紙質權威辭書)。
指主動收斂心性、克制自我,表現出恭敬順從的态度。
示例:
“面對長輩訓誡,他攝服聆聽,不敢妄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未提供線上公開版本)。
第一義強調對外部對象的強制力(如“攝服敵國”),第二義側重内在的自我約束(如“攝服心性”)。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懾服”表示威懾義(如“懾服于權威”),而“攝服”的收斂義多見于典籍或書面語。
參考文獻依據: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21.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年,"攝"字條釋義(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
“攝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服飾類含義
指帶有緣飾的衣物,屬于古代禮儀服飾範疇。
二、威懾類含義
通“懾服”,表示通過威懾使人屈服,或因畏懼而順從。
注意:在古籍中兩種含義并存,但現代語境下“威懾使屈服”的用法更常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避免混淆。
阿對把杯本末源流辨奏波斯灣吃辣面愁端出局綽有餘暇大晟點抹刁刁販沽煩蕪鳳德豐索襆頭公廨本錢恭喜發財谷谷傀卓合心黃發骀背虎吓趼趾警策辭頸飾徑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聯播淩波池狇狫南辮朋燕伾扢鋪設輕碧清賢親彊凄屑熱心快腸腮紅三過其門而不入三千上跻稍須盛躅時來運旋束修推刃晚雕位版畏後生委賴微型無思無慮線報相等宵祲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