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疏的意思、樸疏的詳細解釋
樸疏的解釋
亦作“ 樸疎 ”。質樸淺陋。亦用為謙詞。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伏念臣資樸疏,信己之學,乏進趣合變之能。” 明 徐渭 《奉督學宗師薛公》:“先生始以衣履之故而讓,其後又以樸疎以不羈而言諸人矣。”
詞語分解
- 樸的解釋 樸 (樸) ǔ 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樸厚。樸質。 樸 ò 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花細小,色淡黃,果實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樸 ō 〔樸刀〕古代的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網絡擴展解釋
“樸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樸疏”由“樸”和“疏”組成:
- 樸:指木材的本色,引申為質樸、淳樸;
- 疏:意為稀疏、簡單,可延伸為淺陋、不加修飾。
整體形容人性格純樸、言行直接,或表示質樸淺陋,常用于自謙()。
二、詳細解釋
- 性格特質
指人天性淳樸,不矯揉造作,如《謝除華文閣待制表》中“資樸疏”即自謙資質淺陋()。
- 謙辭用法
古代文人常用此詞表達謙遜,如明代徐渭《奉督學宗師薛公》中以“樸疎”自稱()。
三、讀音與争議
- 常見讀音:多數文獻标注為pǔ shū(如、6、7);
- 部分注音:少數來源(如、3)注音為piáo shū,可能與方言或曆史音變有關,但現代通用讀音更傾向于前者。
四、例句與文獻引用
- 宋代葉適:“伏念臣資樸疏,信己之學,乏進趣合變之能。”()
- 明代徐渭:“先生始以衣履之故而讓,其後又以樸疎以不羈而言諸人矣。”()
五、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質樸無華、淳樸自然;
- 反義詞:矯飾浮誇、虛與委蛇。
“樸疏”既可褒揚純真性格,亦可作謙辭,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集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樸疏:詞義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樸疏》是一個漢字詞語,樸疏的意思是“素樸、簡單”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樸字的部首是木,共有5個筆畫;疏字的部首是疋,共有7個筆畫。
樸疏的來源和繁體
樸疏的來源:樸疏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中,用以形容人的品質或性格為樸實、單純、純真、不加修飾的狀态。
繁體:繁體字為樸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樸的寫法:
【小篆字形】
【隸書字形】
【楷書字形】
古時候疏的寫法:
【小篆字形】
【隸書字形】
【楷書字形】
樸疏的例句
1. 他的性格樸疏,不拘小節。
2. 這個小村莊的風景樸疏而迷人。
3. 孩子的眼神裡透露出樸疏的善良。
樸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樸實、樸素
近義詞:單純、純真、質樸、樸實、簡單、樸素
反義詞:矯揉、詭詐、做作、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