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維繩的意思、維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維繩的解釋

用繩系縛。比喻加以束縛。《淮南子·道應訓》:“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此所謂 筦子 梟飛而維繩者。” 高誘 注:“言為士者,上下無常,進退無恒,不可繩也。以喻飛梟,從下繩維之,而欲翺翔,則不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維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主要見于古代典籍:

一、 本義:系物的大繩

這是“維繩”最原始、最具體的含義。

二、 引申義:維系、綱紀、法度

由系物之繩的本義引申,“維繩”常用來比喻:

  1. 維系、連結: 指連接、保持事物(如國家、社會、人際關系)不散的力量或紐帶。
  2. 綱紀、法度: 指約束、規範人們行為和社會秩序的準則、法則。如同繩索能約束、固定物體一樣,法度能約束人的行為,維系社會秩序。

“維繩”一詞,本義指用于固定、維系物體(尤指舟船)的粗大繩索;引申義則指維系國家、社會、人際關系的紐帶,以及約束行為、維持秩序的綱紀和法度。其含義由具體實物(繩索)的功能(維系、約束)抽象化而來,體現了漢語中常見的由具象到抽象的引申方式。該詞主要活躍于先秦及兩漢文獻中,是理解古代社會結構和治理思想的重要詞彙之一。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維”、“繩”及“維繩”相關詞條釋義及書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維”、“繩”字釋義及古代用法。
  3. 《辭源》(商務印書館) - “維”、“繩”字溯源及古義解釋。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 - 提供《詩經》、《周易》等古籍原文及部分注疏的線上查閱。
  5. 國學大師網 (Guoxuedashi) - 提供《周禮注疏》等古籍的線上版本。
  6. 古詩文網 (Gushiwen) - 提供《管子》等古籍的線上版本及部分注釋。
  7. 國學網 (Guoxue) - 提供《史記》等古籍的線上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維繩”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維”指維系、連結,“繩”即繩索,合起來意為用繩索系縛。如《淮南子·道應訓》提到“梟飛而維繩者”,以飛鳥被繩束縛比喻人被規則限制。

  2. 引申比喻

    • 在具體語境中,常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束縛。例如《淮南子》高誘注稱:“士者不可繩也”,強調士人行為自由不應被常規約束,如同飛枭被繩系住則無法翺翔。
    • 另有一說認為“維繩”是成語,指維護事物的正常運轉與穩定,強調維系的重要性。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道應訓》:“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此所謂筦子梟飛而維繩者。”此處通過比喻表達對過度約束的批判。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語境:多用于哲學或文學讨論,強調自然與人為規則的矛盾。
  2. 現代引申:可引申為制度、規範對人的限制,或用于強調維護秩序的重要性(如的成語解釋)。

四、争議與差異

不同來源對“維繩”的解釋略有分歧: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如《淮南子》原文)進一步分析其語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擺撲差科昌亭旅食承藉出乖弄丑打橫炮疊躍诋忤第一官豆緑逢晤紛委撫民膚受之愬高進膏爐駭駭漢皐賀家湖畫命黃丹歡眷或若價目肩痛精采進升九洲四海具理空匮快馬老相公類招落俗猛力悶胡盧木球使者木柹惱悻悻秾秾排放判施搴旗骐駵傾駴啟知日新世壽四腮鲈索處舑舕天阙替工偷餒駝載稌粟饷幹仙華屣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