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維繩的意思、維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維繩的解釋

用繩系縛。比喻加以束縛。《淮南子·道應訓》:“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此所謂 筦子 梟飛而維繩者。” 高誘 注:“言為士者,上下無常,進退無恒,不可繩也。以喻飛梟,從下繩維之,而欲翺翔,則不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維繩”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維”指維系、連結,“繩”即繩索,合起來意為用繩索系縛。如《淮南子·道應訓》提到“梟飛而維繩者”,以飛鳥被繩束縛比喻人被規則限制。

  2. 引申比喻

    • 在具體語境中,常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束縛。例如《淮南子》高誘注稱:“士者不可繩也”,強調士人行為自由不應被常規約束,如同飛枭被繩系住則無法翺翔。
    • 另有一說認為“維繩”是成語,指維護事物的正常運轉與穩定,強調維系的重要性。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道應訓》:“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此所謂筦子梟飛而維繩者。”此處通過比喻表達對過度約束的批判。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語境:多用于哲學或文學讨論,強調自然與人為規則的矛盾。
  2. 現代引申:可引申為制度、規範對人的限制,或用于強調維護秩序的重要性(如的成語解釋)。

四、争議與差異

不同來源對“維繩”的解釋略有分歧: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如《淮南子》原文)進一步分析其語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維繩

維繩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繩子或者帶子。它由“纟”和“畏”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時期。在當時,人們用繩子來綁住、固定物體,因此稱為維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的運用範圍也逐漸擴大,逐漸形成了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維繩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但形狀稍有不同。繁體字中的“畏”部分是由兩個“田”組成,呈現出方形。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也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維繩的寫法是“維繩”,其中“維”是指維持、保持,而“繩”是指繩子。這種寫法同樣表達了維持繩子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維繩的例句:

1. 他用一根維繩把木箱綁在托盤上。

2. 這條維繩太短了,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組詞:維修、維護、維持。

近義詞:繩索、線繩、線索。

反義詞:斷繩、解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