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迦拘勒的意思、迦拘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迦拘勒的解釋

肉豆蔻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肉豆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迦拘勒(jiā jū lè)是漢語中的佛教音譯詞,源自梵文“kakkola”(或作kankola),特指一種熱帶藥用植物——長胡椒(學名:Piper longum)。該詞在佛典中主要用于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藥用植物

迦拘勒指長胡椒的幹燥果實,形似胡椒而粒長,具有辛溫的藥性。在印度阿育吠陀醫學及漢傳佛教典籍中,被記載為驅寒、健胃、祛痰的藥材。例如:

《一切經音義》載:“迦拘勒,梵語藥名,此雲長胡椒。”

《慧琳音義》亦釋:“迦拘勒,西國藥名,即長胡椒也。”


二、引申義:佛教修持的象征

因長胡椒在古印度被用于配制修行者提神醒腦的藥劑,迦拘勒逐漸被賦予宗教意涵:

  1. 精進修行:象征僧侶克服昏沉、保持禅定的輔助之物;
  2. 療愈煩惱:喻指佛法如良藥,可對治衆生貪嗔癡等“病”。

    如《陀羅尼集經》中将其列為密宗修法藥料之一,表“除障增慧”之功。


三、典籍記載與權威來源

以下文獻可進一步查證:

  1. 《翻譯名義集》(宋·法雲編):釋迦拘勒為“辛溫藥材,形長如椒”。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明确标注其梵語源流及藥用屬性。
  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詳述其在佛教醫學中的應用背景。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佛學辭典線上”檢索相關詞條。)


迦拘勒作為佛教文化中的特殊詞彙,兼具植物學與宗教文化雙重意義,其解釋需依托梵漢對譯傳統及佛教醫學文獻相互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迦拘勒”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植物别名(常見釋義)

指肉豆蔻的别稱,屬于中藥材的一種。該釋義源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肉豆蔻》的記載。
形态特征:小喬木,葉片橢圓形,果實單生,假種皮呈紅色,種子卵珠形。該植物在傳統醫學中常用于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二、佛教術語(引申含義)

原指僧侶受戒律約束無法自由行動,後引申為“被外界因素限制”的抽象概念。例如:“他因合同迦拘勒,無法跳槽。”該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中的比喻表達。

使用注意

  1. 植物學領域:通常指肉豆蔻,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物種。
  2. 日常用語:佛教術語的引申用法較少見,需注意語境是否適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本草綱目》原文或佛教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米盧郎搬移慅擾斥疵除拜帶下大相徑庭地狹人稠墳封佛羅倫薩撫手浮瘗撫禦告荒故鬼皓膠毀突見訪鑒取見微介鬯颉斤擊落紀錄片進禅金鈴子峻嚴踘踴居住跙足開浚況老苦難阃隩枯磔愣住力術藰莅摟搜梅花書院面無慚色蓦生鬧手旁視漂兒貧餓貧累峭阤青田熱擴散肉胞眼扇汗沈怨世界上頽教托愛違科武樂獮猴舞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