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圭瓒的意思、圭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圭瓒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形狀如勺,以圭為柄,用于祭祀。《書·文侯之命》:“ 平王 錫 晉文侯 秬鬯圭瓚。” 孔 傳:“以圭為杓柄,謂之圭瓚。”《禮記·王制》:“﹝諸侯﹞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鄭玄 注:“圭瓚,鬯爵也。”《漢書·王莽傳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南齊書·樂志》:“膋鬯芬,圭瓚瑟。靈之來,帝閽開。” 清 趙翼 《嶽祠銅爵》詩:“聊抵鼎銘傳世古,何須圭瓚報功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圭瓒(guī zàn)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禮器,特指以圭為柄的玉勺,用于盛鬯酒(一種香酒)祭祀神靈或祖先。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與形制

    “圭”指上尖下方的玉制禮器,“瓒”指質地不純的玉勺或玉柄銅勺。圭瓒即柄部鑲嵌圭玉的祭祀酒勺,整體由青銅勺身與玉質柄部構成,是身份與禮儀等級的象征。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釋義“圭瓒:古代禮器。以圭為柄的灌酒器。”;《說文解字注》:“瓒,三玉二石也…圭瓒,以圭為柄。”

  2. 禮制功能

    圭瓒專用于“祼禮”(灌祭),将鬯酒澆灌于地以降神。據《周禮》記載,不同等級的貴族使用不同紋飾的圭瓒:天子用“玉瓒”(純玉柄),諸侯用“圭瓒”(圭玉柄)。《詩經·大雅·江漢》中“厘爾圭瓒,秬鬯一卣”即周王賜諸侯圭瓒,佐證其作為王權賞賜的禮器屬性。

    來源:《周禮·春官·典瑞》:“祼圭有瓒,以肆先王”;《毛詩正義》對《江漢》篇的注解(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3. 等級象征

    圭瓒的材質與使用權直接關聯宗法等級。《禮記·王制》規定“諸侯賜圭瓒然後為鬯”,凸顯其代表政治身份的功能。考古發現如二裡頭遺址的青銅瓒,印證了夏商時期此類禮器的存在,而西周青銅器銘文(如大盂鼎)亦見“瓒”的賞賜記錄。

    來源:《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裡頭(1999—2006)》(文物出版社,2014年)

  4. 文獻與考古互證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載“度(宅)亯(享)圭瓒”,表明西周時圭瓒用于宗廟祭祀。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銅钫銘文“作茲彜壺,節于禋櫅(齊),可灋(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其中“禋齊”即祼祭用酒,印證圭瓒的祭祀場景。

    來源: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戰國中山國靈壽城》(文物出版社,2005年)

同義詞:玉瓒、鬯瓒

文化延伸:圭瓒作為“禮玉”體系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周代“器以藏禮”的政治哲學,其形制與使用規範是研究古代禮制與青銅玉器藝術的重要實物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圭瓒”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禮器,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圭瓒(guī zàn)是以玉制成的酒器,形狀類似勺子,柄部為圭形,主要用于祭祀場合。

  2. 結構與象征意義

    • 材質:玉制,體現古代禮器對材質的重視。
    • 形制:勺狀主體與圭形柄結合,圭在古代象征等級和權力,因此圭瓒兼具實用與禮制功能。
  3. 曆史文獻記載

    • 《尚書·文侯之命》提到周平王賜予晉文侯“秬鬯(黑黍酒)圭瓒”,孔安國注:“以圭為杓柄,謂之圭瓒”。
    • 《禮記·王制》記載諸侯需獲賜圭瓒後,方可自行釀造祭祀用酒,否則需向天子求取,體現其等級屬性。
  4. 使用場景
    專用于祭祀儀式中盛放鬯酒(一種香酒),是周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于王室或諸侯的祭祀活動。

補充說明: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珍貴物品”,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主流釋義仍以禮器為核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漢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蕩奔骛捕系嘗試陳讓創傷刍糧打雞罵狗都梁香哆哆和和範世費嘴鳳郎幹革挂絲鬼饅頭歸真鼓架寒碎畫夾皇路火鑽護校互言雞骨支牀錦鷄咎愆計相霁野聊複爾耳淩侪羅口貓鬼免去靡散奴兵排栅盤坐陪哭毗貍輕敲緩擊輕悠悠勤匮擩祭散拙奢汰市井人騰奏填噎挑剜體己錢通進剸節五更無谖響鞭霄極小牌小觑小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