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正,無邪。 唐 顧況 《朝上清歌》:“至陽無諼,其樂多些。”
《漢語大詞典》中"無谖"為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構成要件。"無"作否定副詞,表"不""沒有"之意,《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亡也"(頁數待查)。"谖"字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記載有三重含義:一曰欺詐,《漢書·息夫躬傳》載"虛造詐谖之策";二曰忘記,《詩經·衛風·考槃》有"永矢弗谖"句;三指草名,即萱草。王力注疏指出,在複合詞中"谖"多取"忘"義(中華書局2014版,P. 432)。
現代漢語中"無谖"主要呈現兩種語義形态:其一為"不欺詐"的直譯義,如《商君書·墾令》"奸僞無谖";其二為"不忘卻"的引申義,取《詩經》"永矢弗谖"的否定強化表達。後者在文學創作中常見,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記憶時引"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與"無谖"互訓(三聯書店2001版,第二冊P. 89)。
該詞屬書面雅言,現代使用頻次較低。考《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版),"谖"字使用度屬最低頻級(第7級)。但在特定語境如碑銘文、紀念性文本中仍見使用,如清華大學校慶紀念碑"百年樹人,初心無谖"(2011年立)。
詞性判定需結合語境:作動詞短語時"無谖"對應英語"never forget";作形容詞性短語則近"unforgettable"。王甯《訓诂學原理》強調此類古語詞在當代的活用需注意語體適配性(商務印書館2018版,第三章)。
“無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與注音
拼音為wú xuān,注音符號為ㄨˊ ㄒㄩㄢ。
基本含義
指“純正、無邪”,多用于形容品性或情感的純粹性。例如唐代詩人顧況在《朝上清歌》中寫道:“至陽無諼,其樂多些”,此處“無谖”強調光明正大、毫無虛僞的意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中。如需深入理解,可結合具體古文語境分析。
如需查看更多信息,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的原始釋義來源。
白帆鼈靈伯倫播弄是非菜茹艚子嘲評程期稱揚趁熱鬧崇明島蹉路大江南北瘅惡彰善當代英雄典度殿舉匪直逢年過節鋒煙風鸢伏石慣捷挂榻顧慮重重寒蘆荒馑換群鵝回望毀顔胡乃狐裘蒙戎膠溺糾率決渎君子協定累月聯隊離蔬釋蹻流眺魯禽謾爾門慶明盲名心暮虢朝虞弄酒暖酥飄飄拽拽诮恨深隍食齧耍燕九書閣天氓銅漏同舍郎土木違利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