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出一般,超等。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故與不賞物者而論用淩儕之器,是使瞽者指五色也。”淩,一本作“ 淩 ”。
“淩侪”(或寫作“淩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淩侪意為“超出一般,超等”,形容事物或人的能力、品質等超越同輩或普通水平。例如,在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博喻》中,用“淩侪之器”比喻卓越的才能或器物,強調其非同尋常的特質。
該詞最早見于《抱樸子·博喻》:“故與不賞物者而論用淩儕之器,是使瞽者指五色也。”不同版本中,“淩”或寫作“淩”,屬于通假或異體字現象。
“淩”與“淩”在古漢語中常通用,均有“超越”“升高”之意(如“淩雲”“淩駕”),而“侪”指同輩,組合後強調“超乎同類”的語義層次。
《淩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超越衆人,高出一等,統治或領導别人。通常用來形容權力或地位上的人物。可以用來描繪一個人的高貴、威嚴或者統治力。
《淩侪》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右邊是人部。
它一共有16個筆畫。
《淩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它由水部旁和人部旁組合而成。繁體字為「淩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淩侪》的古字寫法是「淩雜」。在這個寫法中,水部旁的「冫」被寫成了「雨」的上半部分,人部旁的「人」則保持不變。
1. 他的才華和領導能力使他淩侪于衆人之上。
2. 作為公司的總裁,他淩侪所有的員工。
組詞:淩厲、淩雲、高淩、淩世
近義詞:統治、主宰、掌控、領導
反義詞:屈服、順從、從衆、被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