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互言的意思、互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互言的解釋

(1).上下文義互相闡發,互相補足。

(2).交錯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複的修辭手法。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詩·都人士》篇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髮。’士曰:‘都人’,女曰:‘君子’,互言之耳,其義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互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上下文互相闡發、補足
    指在文本中,前後文的内容互相補充說明,共同表達完整意義。例如《詩經》中通過不同表述形成互文效果()。

  2. 修辭手法
    指為了避免重複,交替使用同義詞或相似表達。清代學者俞樾在《群經平議》中舉例,《詩經·都人士》用“都人”與“君子”分别描述士與女,實際含義相同,屬于互言的修辭()。

二、擴展說明

“互言”既是一種文本解讀方法(上下文互補),也是修辭技巧(交替用詞)。其核心在于通過不同形式的“互補”達到語言表達的完整與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互言的意思

互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相互交流、相互言說。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性,是一種彼此之間互相表達意見和情感的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互言是由“ㄧ”、“口”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ㄧ”是半部,意味着互動,而“口”則代表口說、言語。

拆分成筆畫來看,互言共包含了9畫。其中,“ㄧ”半部占據了4畫,“口”部占據了5畫。

來源及繁體字

互言的來源較為常見,這個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得到廣泛運用。

在繁體字中,互言的寫法為「互談」。它以傳統的繁體漢字形式呈現,與現代簡體字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互言的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字是“悅”,意為喜悅,而第二個字則是“辭”,表示言辭。

這種寫法體現了古時候人們相互言說時的喜悅和心情交流的重要性。

例句

1. 學習是互言互助的過程,你我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績。

2. 在困難面前,互言互勉能夠激發出彼此的勇氣和堅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互動、互助、互相、互惠

近義詞:互相言說、相互交流

反義詞:單向言說、一言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