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詠詩的意思、八詠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詠詩的解釋

南朝 齊 沉約 守 東陽 時,建 元暢樓 ,并作《登台望秋月》、《會圃臨東風》、《歲暮愍衰草》、《霜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珮去朝市》、《被褐守山東》等詩八首,稱“八詠詩”。亦省作“ 八詠 ”。 唐 崔峒 《虔州見鄭表新詩因以寄贈》詩:“ 平子 四愁今莫比, 休文 八詠自同時。” 明 王世貞 《答贈張參政欽伯》詩:“蕭灑八詠成,悠然片鴻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八詠詩》是南朝文學家沈約創作的一組雜言體組詩,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與曆史背景,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創作背景

《八詠詩》創作于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約任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期間。為修建元暢樓(後因詩更名為“八詠樓”),他寫下八首主題詩,分别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為切入點,抒發情感。

二、内容構成

組詩包含八首獨立詩篇,标題依次為:

  1. 《登台望秋月》
  2. 《會圃臨春風》
  3. 《歲暮憫衰草》(或作“愍衰草”)
  4. 《霜來悲落桐》
  5. 《夕行聞夜鶴》
  6. 《晨征聽曉鴻》
  7. 《解佩去朝市》
  8. 《被褐守山東》 每首均以特定意象展開,融合季節變換、物候更疊與人生際遇。

三、文學特點

  1. 體裁創新:采用雜言體形式,打破當時五言詩主流,兼具樂府詩的自由節奏與抒情小賦的鋪陳手法。
  2. 情感表達:通過秋月、衰草等意象,抒發時光易逝、仕途浮沉的感慨,體現六朝文人特有的感傷美學。
  3. 曆史地位:被前人評價為“别開生面”,對後世雜言詩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四、名稱演變

因這組詩在南朝文壇引起轟動,原“元暢樓”改稱“八詠樓”,成為金華曆史名迹,組詩亦被簡稱為“八詠”。

注:部分文獻對詩題用字存在差異(如“憫”與“愍”),系不同版本收錄所緻,内容核心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詠詩》這個詞是指古代詩歌中的一種形式,通常是由八行組成的短詩。下面是對《八詠詩》的拆分、來源、繁體以及古時漢字寫法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八詠詩》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八”(b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八”和“刂”。第二個字是“詠”(yǒng),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央”。整個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八詠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形式簡潔、意境深遠的八行詩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八詠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字形形狀有所變化。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字的意義和用法保持不變。 例句:下面是一個使用《八詠詩》的例句: 他以《八詠詩》的形式抒發了内心的情感。 組詞:與《八詠詩》相關的詞彙有: - 《五言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由五個字一句的四句詩組成。 - 《抒情詩》:表達情感、抒發心情的一種詩歌形式。 近義詞:與《八詠詩》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 《八行詩》:古代詩歌中由八行組成的一種形式。 反義詞:與《八詠詩》相對的詞彙可以是其他類型的詩歌形式,如: - 《對聯》:由兩行組成的詩歌形式,通常用于春聯或對仗篇章。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都可以幫忙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