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證和訂正。 明 徐渭 《白氏譜序》:“不兩日,而 君亮 持此本來令序,方亦欲與 君亮 兩相訂印也,而 君亮 乃又紉連搭買馬鞭北矣。”
“訂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ng yì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指印證和訂正,常用于文獻或文本的校對過程,強調通過對照、核實來修正内容。例如明代徐渭在《白氏譜序》中提到:“方亦欲與君亮兩相訂印也”,即體現雙方共同核對修訂的意圖。
在部分語境中,“訂印”被解釋為成語,由“訂”(清晰)和“印”(印章)組合而成,形容印章文字刻制清晰鮮明,無模糊潦草之态。這種用法多用于形容事物的明确性,例如:“證書上的公章訂印分明,彰顯正式性。”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專業領域。如需具體應用,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進一步确認其指向。
訂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制作印刷品。它含有訂和印兩個字,結合了制作書籍、印刷出版的意思。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訂字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語言有關的事物;印字的部首是卩,表示與印章、印刷有關的事物。訂字共12畫,卩字共5畫。
段落3:來源和演變訂印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地方志文獻中,用來描述制作刻本的過程。隨着印刷術的發展,訂印逐漸演變成現代印刷行業中特指制作印刷品、印刷出版的動作。
段落4:繁體寫法繁體字中,訂的字形為訂,印的字形為印,與簡體字寫法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段落5: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訂的字形為丁兒勺,表示訂書綁卷的動作;印的字形為卩,是印章的基本形狀。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見,但仍可見于古籍文獻中。
段落6:例句1.他每天都要忙着訂印各種圖書,确保圖書館的讀者有足夠的閱讀資源。
2.這家印刷廠專業訂印各種宣傳資料和産品包裝,服務質量很好。
段落7: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訂書、訂購、印刷、印章。
近義詞:印制、印刷、制作、印發。
反義詞:解印、撤銷、取消、歸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