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業保險的意思、待業保險的詳細解釋
待業保險的解釋
即“失業保險”(47頁)。
詞語分解
- 待業的解釋 在家中等待就業待業在家詳細解釋等待就業。 * 《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二:“繼續廣開門路,主要通過集體經濟和個體勞動的多種形式,盡可能多地安排待業人員。”《花城》年第期:“妹妹卻未能讀完高
- 保險的解釋 ∶按約定的條件或按給定的費率,通常對由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死亡、火災、水災、事故或疾病所引起的損失或破壞提供補償的一種業務,或者被這樣擔保的狀态醫療保險 安全可靠保險刀保險帶 軍事裝置如地雷、導彈、武
網絡擴展解釋
待業保險是中國在特定曆史時期對“失業保險”的舊稱,主要用于描述改革開放初期為失業人員提供的生活保障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待業保險指勞動者在失業(即“待業”)期間,由國家或社會提供的經濟保障措施,旨在維持其基本生活需求并減輕經濟壓力。這一制度主要覆蓋因企業破産、裁員等原因失去工作的人群。
2.曆史背景與演變
- 名稱由來:20世紀80年代,中國為區别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概念,将失業稱為“待業”,因此相關保障制度命名為“待業保險”。
- 制度發展:1986年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首次建立待業保險制度;1999年《失業保險條例》實施後,“待業保險”正式更名為“失業保險”。
3.保障對象與條件
根據1993年《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適用人群包括:
- 企業破産或瀕臨破産被精簡的職工;
- 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
- 被企業辭退、除名或開除的職工等。
不覆蓋人群:自行離職、停薪留職、被勞動教養或判刑的職工。
4.資金來源與用途
- 主要來源:企業繳納的待業保險費、基金利息等。
- 用途:支付待業期間的生活費、醫療補助,以及職業培訓和生産自救等就業服務費用。
5.現狀與意義
當前中國已全面采用“失業保險”概念,待業保險作為曆史術語,反映了社會保障制度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現行失業保險制度更注重與職業介紹、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結合,幫助失業者重新就業。
如需了解更具體的申領條件或政策細節,可參考《失業保險條例》或咨詢當地社保部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業保險是指為失業人員提供經濟保障和補償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下面是有關待業保險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待(人字旁+寸),業(業字頭+又)保(人字旁+保字腹)險(阜字底+隹)
來源:待業保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德國。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政府首次引入待業保險制度,為失業人員提供福利支持并幫助他們重新就業。此後,待業保險逐漸在其他國家得到推廣和實施。
繁體:待業保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待業保險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寫法需要查閱古籍。
例句:他失業後沒有收入,但通過待業保險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補貼和福利。
組詞:就業保險、失業保險、社會保險
近義詞:失業救濟、待遇補償
反義詞:就業保障、穩定就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