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咏诗的意思、八咏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咏诗的解释

南朝 齐 沉约 守 东阳 时,建 元畅楼 ,并作《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珮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等诗八首,称“八咏诗”。亦省作“ 八咏 ”。 唐 崔峒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 平子 四愁今莫比, 休文 八咏自同时。” 明 王世贞 《答赠张参政钦伯》诗:“萧洒八咏成,悠然片鸿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八咏诗》是南朝文学家沈约创作的一组杂言体组诗,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历史背景,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创作背景

《八咏诗》创作于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任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期间。为修建元畅楼(后因诗更名为“八咏楼”),他写下八首主题诗,分别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为切入点,抒发情感。

二、内容构成

组诗包含八首独立诗篇,标题依次为:

  1. 《登台望秋月》
  2. 《会圃临春风》
  3. 《岁暮悯衰草》(或作“愍衰草”)
  4. 《霜来悲落桐》
  5. 《夕行闻夜鹤》
  6. 《晨征听晓鸿》
  7. 《解佩去朝市》
  8. 《被褐守山东》 每首均以特定意象展开,融合季节变换、物候更迭与人生际遇。

三、文学特点

  1. 体裁创新:采用杂言体形式,打破当时五言诗主流,兼具乐府诗的自由节奏与抒情小赋的铺陈手法。
  2. 情感表达:通过秋月、衰草等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仕途浮沉的感慨,体现六朝文人特有的感伤美学。
  3. 历史地位:被前人评价为“别开生面”,对后世杂言诗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名称演变

因这组诗在南朝文坛引起轰动,原“元畅楼”改称“八咏楼”,成为金华历史名迹,组诗亦被简称为“八咏”。

注:部分文献对诗题用字存在差异(如“悯”与“愍”),系不同版本收录所致,内容核心一致。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咏诗》这个词是指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由八行组成的短诗。下面是对《八咏诗》的拆分、来源、繁体以及古时汉字写法的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八咏诗》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八”(bā),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八”和“刂”。第二个字是“咏”(yǒng),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口”和“央”。整个词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八咏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形式简洁、意境深远的八行诗歌。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八詠詩》。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字形形状有所变化。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字的意义和用法保持不变。 例句:下面是一个使用《八咏诗》的例句: 他以《八咏诗》的形式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组词:与《八咏诗》相关的词汇有: - 《五言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五个字一句的四句诗组成。 - 《抒情诗》: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一种诗歌形式。 近义词:与《八咏诗》意义相近的词汇有: - 《八行诗》:古代诗歌中由八行组成的一种形式。 反义词:与《八咏诗》相对的词汇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诗歌形式,如: - 《对联》:由两行组成的诗歌形式,通常用于春联或对仗篇章。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随时都可以帮忙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