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王畿以外的“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千裡至千五百裡之間的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裡曰王畿,其外方五百裡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男服。”
(2). 周 制亦稱王畿以外的“五服”之一。《書·康诰》“侯甸男邦采衞” 孔 傳:“此五服諸侯服。五百裡侯服,去王城千裡;甸服千五百裡;男服去王城二千裡。”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服定貢賦的輕重,爵定位次的尊卑。 晉國 侯爵,列在甸服…… 鄭國 伯爵,列在男服。”參見“ 五服 ”、“ 九服 ”。
“男服”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指男性的服飾類别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服”作名詞時表示衣裳,因此“男服”特指適應男性體型與穿着需求的服裝類别。這類服飾在剪裁、色彩和功能設計上區别于女裝,常見于商務、休閑等場景的分類。
二、古代指男性承擔的職役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中記載,“服”在古漢語中可引申為服役、職務,“男服”在周代文獻中特指男性承擔的力役,如《周禮·夏官》所述“男服五十裡”,指男性在五十裡範圍内服兵役或勞役的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強調該詞屬于複合詞結構,其中“男”作為限定性語素,在具體語境中可能産生其他引申含義,例如《漢書》中“男服其義”可解作男性信服某種道義主張。
“男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周代“九服”制度中的一環 根據《周禮》記載,“男服”是周朝以王畿為中心向外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九服)之一。具體位置在王畿外方1000裡至1500裡之間的區域,屬于五服中的第三級。
等級順序: 王畿 → 侯服(500裡) → 甸服(1000裡) → 男服(1500裡) → 采服 → 衛服 → 蠻服 → 夷服 → 鎮服 → 藩服。
2. 功能與職責 男服區域的諸侯需向周天子履行納貢義務,同時承擔戍守邊疆的責任(《書·康诰》孔傳)。
個别資料提到“男服”可形容男性衣着得體、儀表端莊,如“男服由‘男’和‘服’組成,指代男性服裝的整齊端莊”。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與“男裝”(男性服裝)存在混淆。
注意:若需區分“男服”與“男裝”,後者專指男性服飾(如西裝、襯衫等),屬現代常用詞彙。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
暴繇辯給布揚車道赤星沖擊波聰慧箪豆見色丁部獨當番經廠關請喝采橫濿河圖雒書華鑷浣準江都馬見棄于人鉸鍊錦片前程稽山子輯綏九儒十丐郡堺浪穹老昧樂樂酡酡靈媪臨視緑油油賣菜傭買認抹澡猛氣抿嘴沒亂死匿悃偏癱普廣千方百計妾媵黥墨氣炎渠首三湯兩割食辨勞薪石犀睡車隨便趿拉韬約天市統計學僮客頑耍危逼紋木五老歊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