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軌物的意思、軌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軌物的解釋

(1).軌範;準則。《左傳·隱公五年》:“君将納民軌物者也。” 杜預 注:“言器用衆物不入法度,則為不軌不物。”《魏書·羊深傳》:“将以納民軌物,莫始於經禮。”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今風示四夷,示以軌物,當正前日適然之失,盡循舊制。”

(2).指規範事物。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寧可以軌物字民,作範垂訓者乎?”《新唐書·李景伯傳》:“使授非其人,則權重釁生,非彊幹弱枝,經邦軌物之誼。” 明 王廷相 《栗應宏道甫字說》:“又能於窮通得喪、生死禍福之際,安於義命而不亂,則人道盡而足以軌物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軌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層。《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謂作為事物的規範",其中"軌"本指車轍痕迹,引申為規則、法度;"物"則指客觀存在的事物或社會行為。二者結合後構成動賓結構,強調對事物的規範作用。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隱公五年》的"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其中"昭文章"即指通過禮制規範器物紋飾,暗含"軌物"的治理理念。南北朝時期顔之推在《顔氏家訓·序緻》中"吾今所以複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則展現了該詞在個人修養層面的運用,指代樹立行為準則的謙遜表達。

從詞義演變看,"軌物"經曆了從政治治理向道德規範的延伸。在唐代李華的《李暠墓志》中"軌物之作,程如琢玉"之語,已發展為對個人德行修養的贊美。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多次援引此詞闡釋禮法規範,使其成為儒家倫理體系的重要概念載體。

現代漢語中,"軌物"主要保留在成語"軌物範世"中,用以形容建立行為準則或規範體系。如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特别指出,該詞組體現了古代禮法制度對社會秩序的雙重規範功能。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辭典》将其列為重點文化詞彙,強調其在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思想中的坐标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軌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軌物”由“軌”(軌道、法度)和“物”(事物)組成,核心含義為遵循規範、合乎準則,常用于描述行為或事物符合既定标準或倫理法則。

二、具體釋義

  1. 準則與規範
    指社會或制度中的标準,如《左傳·隱公五年》中“君将納民軌物者也”,強調君主需以法度引導民衆。
  2. 規範事物
    延伸為對具體事物的管理或約束,如南朝文獻中“軌物字民”指通過規範教化百姓。

三、使用場景

四、古籍例證

五、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強調對傳統規範或制度的尊重,例如在文化研究或政策制定中引用“軌物”概念。

總結來看,“軌物”既是一種抽象的行為準則,也指向具體的規範實踐,兼具曆史深度與現實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保障房悲惶材物長斜抄化襯映窗望道穿的礰鼎富鬥級兜艄反覆無常鳳皇子風移雰氣浮誇幹谒個底固體胡整笄珥考殺寬留庫成掠治兩豫曆精圖治落照錨泊麻沙墨啓疲罷痞滿僻嗜劈頭蓋腦辟脅锵锵豈非岐木輕圓羣蟻潰堤取信于人肉竹散水水匮寺壁太乙宮壇場特徵駝毯土室痿躄撾撻霧眇汙損香口鹹京禊除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