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某種事物有特異嗜好。 清 唐甄 《潛書·破祟》:“似德是德,似道是道,以至好色、好利,僻嗜、宴安,皆内祟也。”
“僻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ì shì,由“僻”(偏離常規)和“嗜”(喜好)兩部分構成,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有與衆不同的特殊偏愛或嗜好。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讨詞源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文獻。
《僻嗜》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有着強烈的興趣或愛好。它形容一個人對于一些特定的、非常特别的、不同尋常的事物或行為有一種難以抑制的熱愛或着迷。
《僻嗜》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口》。它的總筆畫數為15個,其中《人》部分占了5個筆畫,而《口》部分則占了10個筆畫。
《僻嗜》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中國古代漢字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形狀較為複雜。
在古代漢字中,世間曾有多種不同的字體形式。對于《僻嗜》這個詞,它的古代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的含義是相似的。古代的寫法可能考慮到了字形的工整和書寫的流暢,而在現代漢字中,則更加注重簡潔和易讀。
1. 他對攝影有着一種僻嗜的追求,無論在哪裡他都會拿起相機記錄身邊的美景。
2. 她對古典音樂有着一種僻嗜的喜愛,每天都會用心欣賞和學習名家的作品。
1. 嗜好
2. 嗜好者
3. 嗜好品
4. 僻愛
5. 僻好
1. 狂熱
2. 癡迷
3. 愛好
4. 癡愛
5. 精通
1. 厭惡
2. 無趣
3. 不感興趣
4. 不在意
5. 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