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污損”。污染損壞。 清 恽敬 《張子實臨徐俟齋尺牍書後》:“第八行為‘下食婢’,污損數字,不可治,因書後歸之。”粵劇《搜書院》第一幕:“莫非嫌我詩篇把你的風筝污損?” 丁玲 《五月》:“這些風,輕輕的也吹散着幾十處、幾百處從煙筒裡噴出的滾滾的濃煙,這些污損了皎皎的星空的濃煙。”
“汙損”是“污染損害”的繁體寫法,主要指因人類活動導緻的環境污染及其引發的負面影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汙(污)損指人類活動引起環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特性的不良變化,例如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導緻環境質量下降,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動植物生存及正常生産生活。例如工業廢氣排放導緻空氣污染,可能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汙損責任主體需遵循“損害擔責”原則,防止并減少污染,對已造成的損害承擔法律責任。例如企業違規排污造成土壤污染,需承擔治理費用。
具體表現
包括但不限于:
若需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款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的法律條文及解釋。
汙損是一個動詞詞組,指的是物體因為受到污染或損傷而變髒或變壞。
拆分部首和筆畫汙(wū)的部首是水,共有10畫;損(sǔn)的部首是手,共有11畫。
來源汙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禮記·玉藻》中,用來形容玉石受到腐蝕、變色等損壞情況。後來逐漸擴展到物體被污染、變髒或變壞的意義上。
繁體繁體字「汙」的寫法為「污」,「損」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汙」字寫作「污」。
例句1. 這個衣服被墨水汙損了。
2. 雨水的酸性會污染石頭,導緻它們被汙損。
組詞1. 汙穢(wū huì)
2. 汙名(wū míng)
3. 汙辱(wū rǔ)
近義詞1. 玷污(diàn wū)
2. 弄髒
3. 損壞(sǔnhuài)
反義詞1. 清潔(qīng jié)
2. 完好(wán hǎo)
3. 修複(xiū f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