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結懑悶。滿,通“ 懑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麝》:“麝臍香,療諸兇邪鬼氣,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人參》:“心下結硬,按之無,常覺痞滿,多食則吐,氣引前後,噫呃不除,由思慮鬱結,同橘皮去白丸服。”
痞滿是中醫術語,指因脾胃功能失調導緻中焦氣機不暢,表現為胸脘部痞塞、脹滿不適的症狀。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痞滿以“心下(胃脘部)痞塞、滿悶不舒”為核心症狀,觸診時無腫塊且按壓柔軟不痛。中醫認為,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若二者升降失常,則氣機壅塞,形成痞滿。
主要病因包括:
現代醫學中,痞滿常見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尤其以脘腹滿悶為主症時可參考此證治療。
以疏通中焦氣機為主,具體包括健脾和胃(如使用健脾消食湯)、行氣活血(如針灸療法)等。
若需更深入的中醫辨證或治療方案,建議參考權威典籍或咨詢專業醫師。
痞滿(pǐ m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痞”是由疒部和甫部組成,而“滿”則是由氵部和曼部組成。
痞(pǐ)這個字的意思是指人體不適,感覺不舒服,出現不正常的症狀。在古代,它還可以指人的性情乖戾、狡猾不正之意。
痞的部首是疒,意味着與瘾、疾病相關。甫部則起到聲符的作用。
痞的筆畫數為10畫。
繁體字為“癖”。
在古代,痞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丕耜”、“脾”、“《廣韻》”等。
滿(mǎn)是指布滿、充滿、達到某種程度的意思。它的氵部意味着與水相關,而曼部則起到聲符的作用。
滿的筆畫數為13畫。
繁體字也是“滿”。
痞滿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詞語。它常用來形容某人以痞氣滿溢,常常表現出不良的性情、乖張的行為或者不合規矩的作為。
他的行為舉止總是痞滿出格,缺乏應有的規矩和禮貌。
痞滿不仁、痞滿自用
無賴、惡棍、流氓
正直、正派、正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