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艄的意思、兜艄的詳細解釋
兜艄的解釋
謂風從船後方吹來,正對船尾。《何典》第一回:“正在高興,隻見艄公手忙腳亂的落下篷來。 活鬼 道:‘難得這樣兜艄順風,怎麼就要落他?’”
詞語分解
- 兜的解釋 兜 ō 古代作戰時戴的盔:兜鍪。 口袋:網兜。 做成兜形把東西攏住:兜風。用手巾兜着。 環繞,圍繞:兜抄。兜剿。兜圈子。 招攬:兜售。兜銷。兜攬。 承擔,包下來:出事我兜着。 筆畫數:; 部首:兒;
- 艄的解釋 艄 ā 船尾:船艄。 舵:掌艄。艄公(掌舵的人,泛指船夫)。 筆畫數:; 部首: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兜艄"是一個與船隻航行相關的方言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
基本含義
指風從船的後方吹來,正對船尾的航行狀态。這種風向對船隻航行有利,屬于順風行駛,常見于漁民或水手的方言表達中。
-
詞義結構分析
- "兜"在此處為動詞,表示"承接、攏住"的動作,如"兜風"(用布或網攏住風)。
- "艄"指船尾或船舵部分,代指船隻整體。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帆船或傳統木船航行時,風力與船體角度的關系。例如"帆船遇到兜艄順風時,可借風力快速前進"。
-
相關擴展
方言中還有"兜艄順風"的表述,強調順風狀态對航行的助力作用。這種風向可減少人力劃槳的消耗,是古代航海者期盼的有利氣象條件。
需注意該詞屬于專業航海術語,現代普通話中較少使用,更多保留在沿海方言或文獻記載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兜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古代挂在船舷上的用來側幫的器材。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兜(dōu)和艄(shāo)。其中,兜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8;艄的部首是舟,筆畫數為13。
《兜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海上航行的時期,當時船隻需要使用一種特殊的裝置來保護舷闆。這個裝置就被稱為《兜艄》。
《兜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什麼區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但現代使用的《兜艄》的字形與古代大緻相同,僅有細微差别。
以下是一個使用《兜艄》的例句:船上的兜艄起到了保護舷闆的作用。
與《兜艄》相關的組詞有:兜圈、艄公等。
與《兜艄》相近義的詞有:舷闆。
與《兜艄》相反義的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