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岐木的意思、岐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岐木的解釋

一本兩幹的樹。 遼 代皇帝舉行再生儀時所用。《遼史·禮志六》:“﹝再生儀﹞在再生室東南,倒植三岐木……皇帝入室,釋服,跣。以童子從,三過岐木之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岐木”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岐木(拼音:qí mù)指一種具有兩個主幹的樹木。根據《遼史·禮志六》記載,這種樹木在遼代被用于皇帝的“再生儀”(一種象征重生的皇家儀式)中。儀式中,會将三棵岐木倒置在再生室東南方向,皇帝赤腳三次經過岐木,以示生命更疊。

曆史背景

其他說明

參考資料

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并參考了《遼史》原文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遼史·禮志六》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岐木的意思

岐木(qí m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迷路、分道揚镳或指向不同方向的樹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岐木的部首是山(山字旁),總共有9畫。

來源

岐木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而在古代文獻中也有廣泛的出現。

繁體

岐木的繁體字為「岐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岐木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相似,由兩個部分組成。上方的部分表示樹木的枝幹,下方的部分表示山巒。

例句

1. 他在深山中迷路,踩着挺立的岐木回家。

2. 分歧之處,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岐木。

組詞

1. 岐路(qí lù):指分岔的道路。

2. 岐點(qí diǎn):指交叉或分歧的點。

3. 岐黃(qí huáng):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兩部典籍,分别記載了醫學和蔔筮學知識。

近義詞

分岔、岔路、岔口。

反義詞

直路、一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