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順;投誠。 漢 賈誼 《上疏陳政事》:“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并進而歸命天子。”《三國志·魏志·張魯傳》:“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 宋 蘇轼 《乞常州居住表》:“與其強顔忍恥,幹求於衆人,不若歸命投誠,控告於君父。” 明 高攀龍 《江西安福縣知縣台卿夏公行狀略》:“未嘗損國家之一卒,用國家之金錢,而卒使遠夷懾伏,近夷歸命,一方底寧。” 清 侯方域 《顔真卿論》:“一時強藩之歸命者不至再為猜阻。”
“歸命”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完全歸順、投誠的行為,強調對權威或信仰的無條件服從。該詞由“歸”(回歸)和“命”(生命/使命)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将生命交付于對方。
二、曆史淵源
三、應用場景差異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其與現代漢語“拼命”“效命”的區别:“歸命”更強調精神層面的全然交付,而非單純的行為付出。如明代高攀龍所述“遠夷懾伏,近夷歸命”,既包含武力威懾,更體現文化認同的深層臣服。
歸命(guī mìng)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彳(pictophonetic)和吅(辶聲旁)。
彳是“次”字的形聲字,表示人走路的樣子,這裡是聲旁。
吅是“呂”字的形旁,表示吹口哨的樣子,這裡是聲旁。
歸命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意為臣子歸附于君主,全心全意侍奉君主。
在繁體字中,歸命的寫法是歸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形式,歸命的古代寫法是歸命(mdbg.net)。
例句:他毅然歸命于新的領導。
組詞:歸化、歸納、歸隱、歸還。
近義詞:歸附、歸順、歸心。
反義詞:抗命、叛離、叛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