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用高粱稭等編紮成的鍋蓋。 梁斌 《播火記》第一卷六:“就快吃完了飯,碗也顧不得洗刷,鎖上門,蓋上鍋簾,拿起拐杖走出來。”
“鍋簾”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鍋簾指用高粱稭等植物莖稈編紮成的鍋蓋,主要用于傳統炊具中覆蓋鍋口。其材質輕便且透氣,適合蒸煮食物時使用。
方言屬性
該詞常見于北方方言,尤其在文學作品如梁斌的《播火記》中有實際用例,描述角色“蓋上鍋簾”後離家的場景,體現了日常生活的細節。
發音與結構
讀音為guō lián(注音:ㄍㄨㄛ ㄌㄧㄢˊ),由“鍋”和“簾”組合而成,後者在此處引申為覆蓋物。
現代使用
隨着現代廚具普及,鍋簾逐漸被金屬或玻璃鍋蓋取代,但在部分農村地區仍可見到傳統手工編織的鍋簾。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語境,可參考《播火記》等文學作品或地方民俗資料。
鍋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來擋住鍋上方的煙霧的簾子或屏障。
鍋簾的拆分部首是钅和簾。其中,钅是金屬類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金屬有關的物品;簾是一個表示簾子的部首。拆分之後可以發現,鍋簾的構成部分都與物品的形狀或功能有關,非常形象地表達了鍋簾的使用場景。
鍋簾的拼音是guō lián,其中guō是鍋的拼音,lián是簾的拼音。
鍋簾這個詞彙的來源比較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古代飯店或酒樓裡常見,用來指代為了減少廚房煙霧對食客的影響而采用的裝置。
在繁體字中,鍋簾被寫作鍋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鍋簾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钅和簾這兩個部首組合而成。
以下是鍋簾的一些例句:
與鍋簾相關的組詞有鍋蓋、鍋鏟、廚師、廚房等。
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隔煙牆、抽油煙機等詞彙。
反義詞可以考慮使用無鍋簾、無遮斷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