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明 李贽 《藏書·大臣傳·狄仁傑》:“同塵合污,與世委蛇。”
“同塵合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指行為與流俗之人相同,或與污濁的世俗同流合污,常用來形容人因隨波逐流而沾染惡習或參與不良之事。
出自明代李贽《藏書·大臣傳·狄仁傑》:“同塵合污,與世委蛇。”,原句強調在複雜環境中采取順應世俗的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出處或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李贽《藏書》等文獻。
同塵合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與别人一起變得肮髒而不堪。下面來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字由“⼒”和“⼀”兩個部首組成,共兩筆;
“塵”字由“⼻”和“⼿”兩個部首組成,共八筆;
“合”字由“⼀”字分為兩部分,“口”和“⼼”,共四筆;
“污”字由“⽔”和“⼏”兩個部首組成,共八筆。
來源:
“同塵合污”最早出自《莊子·天運》:“厭其同塵而合其污。”意為讨厭與人一同成為肮髒的樣子。
繁體:
繁體字為“同塵合汙”,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同塵合污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為:
“同”字的古代寫法為“⼒口一”;
“塵”字的古代寫法為“⼻大”;
“合”字的古代寫法為“⼼口兒”;
“污”字的古代寫法為“⽔由庾”。
例句:
1. 他跟那些壞孩子在一起,真是同塵合污。
2. 不要因為逆境而同塵合污,要保持自己的原則。
組詞:
組詞有同塵、合污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沆瀣一氣、欽翁之交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清高、獨善其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