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無措的意思、手足無措的詳細解釋
手足無措的解釋
[at a loss what to do;be bewildered] 指非常慌亂,不知怎麼辦才好
臣所以淩兢受命,俯伏荷恩,心魂不甯手足無措。——唐· 白居易《謝蒙恩賜設狀》
詳細解釋
手腳無安放處。喻動辄得咎,不知所從。語出《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6*民無所措手足。”《禮記·仲尼燕居》:“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陳書·後主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後亦用以形容臨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急得家人 王定 手足無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紅樓夢》第九六回:“那人先自唬的手足無措,見這般勢派,知道難逃公道。” 許地山 《女兒心》:“聽說一兩日間民軍便要進城,住在城裡的旗人更吓得手足無措。”
詞語分解
- 手足的解釋 ∶指兄弟親如手足 ∶指舉動、動作手足無措 ∶指黨羽,爪牙廣有手足 ∶手和腳詳細解釋.手和足。《淮南子·兵略訓》:“凡此五官之於将也,猶身之有股肱手足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四:“神鳥以不死
- 無措的解釋 .無法對付;不知如何應付。形容極其惶恐。《吳子·料敵》:“一可擊十,必使無措。” 唐 劉禹錫 《代謝男師損等官表》:“﹝臣﹞驚躍無措,靦懼失容。”《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得了這個消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手足無措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手足無措(shǒu zú wú cuò)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形容人在遇到突發情況或窘迫時,慌亂緊張,不知如何是好,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放的狀态。
詳細解釋:
-
字面與核心含義:
- “手足”指手和腳,代指人的身體動作或行為舉止。
- “無措”意思是“沒有地方安放”、“不知如何處置”。
- 因此,“手足無措”的字面意思是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才好。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因為驚慌、窘迫、緊張、慌亂或突然面對意外情況而完全失去了主意,不知如何應對,顯得非常慌張和忙亂的狀态。這是一種因心理上的失措導緻行為上慌亂無章的表現。
-
引申義與用法:
- 該成語強調的是一種極度慌亂、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态。
- 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尴尬的場面、重大的壓力或責任時,因缺乏準備或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産生的反應。
- 它描繪的是一種動态的、外顯的慌亂,通常能從人的肢體動作(如手忙腳亂、坐立不安)和表情神态上明顯看出來。
-
例句示例:
-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他頓時~,呆立在原地。
- 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演講,她緊張得~,差點忘了詞。
- 面對老師的嚴厲質問,犯了錯的學生顯得~。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其對“手足無措”的釋義為:“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該詞典是漢語學習和使用的标準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大型漢語語文辭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内容詳實,引證豐富。其對“手足無措”的釋義同樣指向因驚慌或慌亂而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手足無措”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放”,用來形容人在遇到突發情況或緊急事件時,因慌張、焦慮而失去應對能力的窘态。
詳細解析:
-
字面拆解
- 手足:指人的手和腳,代指全身動作。
- 無措:沒有地方安置,引申為慌亂、不知如何應對。
合起來即“手腳不知如何安放”,比喻人因緊張或意外而慌亂失态。
-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原指若法律不公正,百姓會惶恐不安。後演變為形容個人面對突發狀況的慌亂反應。
-
使用場景
- 突發意外:如“聽到噩耗,他頓時手足無措”。
- 壓力情境:如“面試官突然提問,讓她手足無措”。
- 情感沖擊:如“面對衆人指責,他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六神無主。
- 反義詞:從容不迫、鎮定自若、泰然處之。
-
延伸用法
該詞略帶貶義,但也可用于中性描述。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講,新手難免手足無措”既有理解,也暗含經驗不足的客觀評價。
例句:
- 孩子突然高燒,新手媽媽一時手足無措。
- 他平日口若懸河,卻在表白時手足無措,漲紅了臉。
别人正在浏覽...
幫縛碑工變節鄙士彩吹忏七赤紫大材小用大廈将颠吊羊跌跌絆絆豆糜對句惰弛梵王家副淨蚨錢高衙根植卦婆子晃悠唬唬家言邪學傑丈夫靜縣飓風雲開仗寇劇跨略斂眉禮獻馬掌鐵滅失莫匪難聞内部矛盾平滿清薄清耳悅心親上成親齊齊秋庾山栖繩牀神性沈漬市暨詩籤世醫私鹽私醋貪贜枉法逃俗晚晴香癖仙居枵枵狎戲挾怨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