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恭勤勉。《北齊書·恩倖傳·和士開》:“父 安 ,恭敏善事人。”《元史·姚樞傳》:“ 樞 天資含弘而仁恕,恭敏而儉勤,未嘗疑人欺己。”
"恭敏"是漢語中由"恭"與"敏"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具有雙重語義内涵。從字源結構分析:
單字訓釋
"恭"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肅也",本義指容貌莊重、态度敬慎,《爾雅·釋诂》注為"敬也",如《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
"敏"甲骨文從又(手)持杖,表勤勉之意,《說文》訓為"疾也",引申為聰慧敏捷,如《論語·學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複合詞義
二字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既強調外在儀态恭敬,又注重内在心智機敏,完整呈現"外恭内敏"的處世哲學。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桓榮傳》"榮被服儒衣,溫恭敏達",後成為品評人物德才兼備的經典表述。
古籍用例
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評點"恭而安,敏而時"時,強調二者兼備方為君子之道。明代《菜根譚》"恭敏存心,其德乃真"更将之提升為道德修養标準。
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恭敬而聰敏",多用于形容人既保持謙遜态度,又具備敏捷才思的雙重特質,常見于人物品評、德行修養等語境。
參考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漢典(zdic.net)古籍數據庫
“恭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謙恭勤勉,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兼具謙遜與機敏。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恭敏”由“恭”與“敏”組合而成,指謙遜有禮且勤奮聰慧的品質。
古籍例證
總結來看,“恭敏”是一個融合謙遜與機敏的褒義詞,既可用于評價品行,也可作為人名寄寓美好期望。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可參考《北齊書》《元史》等文獻。
阿尼棒槌悲痛變造裱糊匠俦似愁長殢酒村服典型化逗情遁人阜實各肉兒各疼共蒂蓮孤鳏歸雁含養荷蕖還我河山化形昏淫交錢讦牾疾耕就正絕少分甘忼直勘合勘誤寇賈賿曹靈翼留連論詩柳絮隆至霢霂摸量模锓鲵桓鰟魮倩魂千斤閘鉛築驅除柔腸桑農三合會騷情賦骨瘙樝事不有餘順鄉邃曲蓑翁馱馬無聞享先憲命賢母良妻銜辔小刀會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