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馬将全身的重量承擔在前足上。《韓非子·說林下》:“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為馬也,踒肩而腫膝。夫踶馬也者,舉後而任前,腫膝不可任也,故後不舉,子巧於相踶馬而拙於任腫膝。’” 陳奇猷 集釋:“此文之意,蓋謂相馬者,僅相馬之後足能踶,而拙於相馬前足之是否能任全身之重,前足不能任全身之重則勢不能踶也。” 宋 蘇轼 《韓幹馬十四匹》詩:“二馬并驅攢八蹄,二馬宛頸騣尾齊。一馬任前雙舉後,一馬卻避長鳴嘶。”
(2).指就職上任以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筮仕·谒選》:“官中還債,莫若任前省錢,時稱為格論。”
“任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相馬術,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韓非子·說林下》中提到,相馬時需觀察前足是否能承受全身重量,若前足有傷(如“腫膝”),則會影響馬的行動能力。該用法多用于描述馬匹的生理特征或行動狀态。
此含義多用于人事領域,表示某人正式履職前的階段。例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筮仕·谒選》中提到“任前省錢”的說法,強調任職前節省開支的重要性。現代語境中,該詞可能延伸至“任前公示”“任前培訓”等場景,但需結合具體上下文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韓非子》及清代《福惠全書》相關内容。
《任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任命之前,指職務還未正式擔任或上任。
《任前》的拆分部首是人并茄,總計7個筆畫。
《任前》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起初的寫法是以繁體字「任紖」來表達。後來,隨着簡化字的推行,漸漸演變為現代簡化字的「任前」。
在古代,「任前」一詞的寫法較為複雜,使用繁體字「任紖」來表示。
1. 在他任前,這個部門一直處于混亂狀态。
2.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後,她準備好了擔任這個職位,不再是任前。
1. 任命:指授予職務,正式委派某人擔任某個職位。
2. 任職:指擔任某個職務或職位。
3. 任性:指行事憑個人意願,不拘束。
拟任、任命前
在任、上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