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雄性野鴨。頭和頸部為綠色,故名。 宋 曾慥 《類說·語林》:“ 李遠 為 杭州 刺史,嗜啖緑頭鴨。貴客經過,無他饋餉,相厚者乃緑頭鴨一對而已。” 唐 溫庭筠 《常林歡歌》:“ 宜城 酒熟花覆橋,沙晴緑鴨鳴咬咬。”
(2). 唐 教坊曲名。又詞牌名。亦稱《多麗》、《鴨頭綠》。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雙調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韻,後段十一句五平韻。 宋 蘇轼 《岐亭》詩之三:“家有紅頰兒,能唱《緑頭鴨》。” 清 孫枝蔚 《重訪李太虛宗伯于南昌》詩:“解唱《緑頭鴨》,曾看紅頰兒。”
“緑頭鴨”一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成語比喻(常用義)
指外表美麗但内在空虛或品德不佳的人或事物。源自雄性綠頭鴨羽毛鮮豔(頭部呈金屬光澤綠色),但叫聲刺耳的特性,形成外表與内在的鮮明對比。常用于批評虛有其表的現象。
2. 詞牌名稱
唐代教坊曲名,後發展為詞牌,亦稱《多麗》《鴨頭綠》。其格式為雙調139字,前段13句六平韻,後段11句五平韻。蘇轼詩中曾提及此曲目,反映其文化影響。
3. 動物學定義
綠頭鴨(學名:Anas platyrhynchos)是常見大型野鴨,雄性頭頸部呈亮綠色(雌性為棕褐色斑紋),為現代家鴨的主要祖先之一。栖息于湖泊、沼澤等水域,雜食性,兼具觀賞與經濟價值。
辨析提示:日常使用中多采用比喻義,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可能涉及詞牌含義,而生物學場景則指向實際物種。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緑頭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鳥類,它的頭部羽毛呈現出綠色。
緑頭鴨的部首是 "羽",它包含了14個筆畫。
《緑頭鴨》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漢字發展。在古代,人們為了表達事物的形象和象征,創造了許多象形文字,其中包括"緑"和"頭"這兩個字。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指代了這種鳥類。
緑頭鴨的繁體字為 "綠頭鴨"。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緑頭鴨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的字形可以參考古代的文獻和字書。
1. 我在湖邊看到了一隻漂亮的緑頭鴨。
2. 緑頭鴨是我最喜歡的鳥類之一。
緑頭鴨可以作為一個字詞來使用,通常不與其他字詞組合。
近義詞:綠頭鴨
反義詞:紅頭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