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裹束的意思、裹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裹束的解釋

(1).裹頭束發。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又有以巾子令占者, 簡 曰:‘近來好裹束,各自競尖新。稱無二三兩,因何號一斤?’”

(2).包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印官親體》:“用白棉紙裹束,上寫某案某人兇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裹束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用布、綢等物包裹并捆紮,強調将物品嚴密包裹後加以束縛的動作。

例:《水浒傳》第十三回:“﹝索超﹞頭戴一頂熟鋼獅子盔……腰系一條金獸面束帶,前後兩面青銅護心鏡,包裹得緊湊。”其中“包裹得緊湊”即體現裹束之意(參見《漢語大詞典》)。

二、引申義

  1. 約束言行

    比喻對人的行為或思想加以管束、限制,使其符合規範。

    例:宋代朱熹《朱子語類》:“為學須先克己,裹束身心,使歸于正。”指通過自律約束心性(參見《古代漢語詞典》)。

  2. 裝束、整理衣着

    古文中可指整理衣冠,使之整齊。

    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子重整衣冠,裹束停當,至母親房中問安。”此處指整理服飾(參見《辭源》)。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裹束”多用于描述物理性的捆紮行為(如裹束行李),或特定領域如醫學(繃帶裹束傷口)、健身(束腰裹束腹部)等場景,書面語色彩較強。


來源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裹束”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詞義

  1. 裹頭束發
    指古代整理頭發的動作,常見于文獻描述。例如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提到“近來好裹束,各自競尖新”,形容時人注重頭飾的精緻與創新。
  2. 包紮
    指用布、紙等材料包裹物品或傷口。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記載“用白棉紙裹束,上寫某案某人兇仗”,描述案件物證的封裝方式。

二、書法術語
在書法理論中,“裹束”是三大核心要素之一(用筆、識勢、裹束),指将筆法與筆勢結合,形成整體結構。具體表現為:

三、古文延伸
古籍中“裹束”也用于描述物品封裝,如《尚書·禹貢》提及“包匦菁茅”,其中“包匦”即包裹捆紮之意,與“裹束”含義相通。

該詞既可用于日常生活動作(束發、包紮),也作為專業術語存在于書法領域,并散見于古文對封裝行為的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邊豪冰瀑避辟伯爵參場蠢愚詞彙學賜問辭秩蹈繩滴翠惡虎不食子而降峯回路轉鳳頭钗複交溝灌苟隨鳏男關通海椒海棠果皓質猴皮筋兒火焰假喻潔婦嫉惡若仇京戲晶英禁久濟世之才離絶六洲六族龍涎龍須菜甯平俳巧盤家攀龍托鳳劈荊斬棘親代傾覆青蓮界青夜親逖啓瀹森緑十榦耍龍祀竈堂候官談薮踢斛淋尖猥酒無憂王香圓蕭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