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問的意思、賜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問的解釋

(1).謂賜予慰問。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 梅堯臣 《送劉元忠學士歸陳州省親》詩:“公子言歸日,天王賜問優。”

(2).稱人來信的敬辭。 宋 王安石 《答孫少述書》:“兄賜問者八6*九,奉答卒不過一再而已。”

(3).謂請師長教誨。用作敬辭。 明 夏完淳 《招魂》:“ 張西銘 先生,家大人金石交也。予小子獲烏愛焉,五齡侍函丈,摘疑賜問,音徽宛存。”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賜問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賜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敬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賜”指尊長或地位高者給予的恩惠,“問”表示詢問、關切。二字結合後,“賜問”多用于下對上的語境,表示對尊長主動詢問、關懷的敬稱,如《漢書·劉向傳》中“陛下賜問,臣得以安”。此用法強調受問者的謙卑态度,常見于古代奏章、書信。

  2. 引申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賜問”可引申為對他人來信或來訪的尊稱,如清代文人書信中“蒙君賜問,感懷于心”,體現對交流對象的尊重。

  3.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尊卑有序的禮儀觀念,反映了傳統社會對身份差異的語言敏感性,與“垂詢”“鈞谕”等敬語構成禮儀用語體系。

  4. 現代使用

    當代漢語中,“賜問”多見于曆史題材文本或仿古表達中,日常口語已極少使用,但在學術著作引用古籍時仍作為規範敬語出現。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中國禮儀用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賜問”是一個漢語敬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及使用場景:

  1. 賜予慰問
    指上位者對下位者給予關懷詢問。如漢代司馬相如《長門賦》中“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表達了希望獲得君王垂詢的謙卑心态。宋代梅堯臣詩句“天王賜問優”也屬此類用法。

  2. 書信敬辭
    在收到他人來信時,可用“賜問”表達對來信者的尊敬。如王安石在《答孫少述書》中寫道:“兄賜問者八九,奉答卒不過一再而已”,将對方來信尊稱為“賜問”。

  3. 請求教誨
    用于向師長求教時的謙辭。明代夏完淳在《招魂》中提到“摘疑賜問”,即向老師張西銘請教疑難問題時的敬語表達。


語源解析:該詞由“賜”(授予)與“問”(詢問)複合而成,通過降低自身姿态來表達對尊長或地位較高者的敬意,常見于古代文學、書信等正式場合。現代多用于文言色彩較濃的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欸乃詞鼇魚霸短北昆迸溜蔔居車鈎承包商愁瘁除陌錢鋤食慈柔刺詩刀鈎點觑滌綸放龍入海富驕公寓狗吠之警狗吠之驚橫峰側嶺洪韻歡遊活神活現減員徑趣眷接居間廓達大度老罴當道連筩另樣蒌室羅勝子爐熏捋須蠛蠓目揖鋪馬劄子清歌欺巧權戚山峤奢欲逝波泗州戲送禮松術肅将隼集陳庭天搖地動天拙韋丹碑維嵩蕪根吳市隱項日感夢香岫析辭